脑干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脱贫攻坚达旗白泥井镇摸索出了好方法 [复制链接]

1#

达拉特旗白泥井镇脱贫攻坚摸索出了好方法:①“八帮一”、②“五抓一带”

一个地方,应如何因地制宜选择扶贫模式实现精准脱贫?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府、企业、邻里又该扮演何种角色?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构建“防贫、减贫、济贫”三道防线,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实施“五抓一带”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和“家族互助、邻里互帮、网格抱团”三种帮扶模式,其做法颇具借鉴价值。

“八帮一”:拉着你的手一起走

夏日的阳光,照耀着农家小院。坐在轮椅上的魏飞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有点僵硬的语言表达着心声:“共产*好,*府好,邻居好。”

45岁的魏飞,年底因脑干出血无奈坐上轮椅,生活一度陷入“山重水复”的困境。侯家营子村支书石根小望着曾经生龙活虎的魏飞一度陷入深思:如何帮助魏飞家走出困境?思索良久,眉头紧锁的石根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启动“邻里帮扶”模式,让大家共同帮助魏飞富裕起来。

绿油油的马铃薯苗,宛如一颗颗绿色的星星。石根小站在地头介绍道:“这是9户村民共同种植的马铃薯,其中就有魏飞的。这片马铃薯已经签了订单,收入是有保障的,所以魏飞家的收入也是有保障的。”

石根小所说的9户,其实就是“八帮一”模式。其他8户富裕户+魏飞,形成了一个小型“联合体”。“我们家以13亩土地入股,所有的种植费用全部由另外8家种植户平均承担,我家不需要投入一分钱,收获后按照比例进行分红。”魏飞的妻子马俊丽说,“我不用为土地操劳,到秋后稳稳地分红就行了。镇里为了增加我家的收入,给我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一个月元的工资。”马俊丽给我们一项一项算收入账,养羊15只、猪3头、鸡25只……今年她家纯收入在4万多元没有问题。“我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我们家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也满怀信心,要积极锻炼,争取早日康复,用实际行动回报*委和*府对我的关怀。”魏飞说。

侯家营子村经过土地整理,共有集中连片土地亩。年,在村*组织的协调下,该社9户农户与甘肃马铃薯研究所签订订单合作种植马铃薯,按照统种、统管、统收、统销的方式,成立经营小组,由企业负责全程测土配方、浇水耕种等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再以协议保底价0.65元/斤的价格随行就市订单收购,纯利润保守估计每亩元以上。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要让贫困户形成持续造血的功能,除了*府帮扶,产业培育、邻里支持、家族支持、网格抱团也必不可少。”白泥井镇镇长娜木汗说。

据了解,白泥井镇的“家族互助”是针对困难群众,在本家族内建立产业发展互助组,针对有劳动能力的户子,由家族能人组织互助组内其他成员通过资金支持、入股合作、借母还羔、落实就业等方式帮助其发展产业;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户子,通过土地流转、代养代种等方式使其有长效稳定收入。“邻里互帮”是从困难群众的邻居里,就近选择乡贤能人、种养大户,建立互帮机制,通过代养代种、捐羊借羊、合作经营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发展壮大产业。“网格抱团”是依托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按照10~15户农户成立网格小组,每个网格小组内设立*小组,内有贫困户、困难群众的,通过*小组引领,*员户带头,按照“*员户带一户、脱贫致富户帮一户、种养殖大户扶一户”等方式,协助困难群众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壮大产业,形成稳定长效的收益。

“五抓一带”: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白泥井镇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实施“五抓一带”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即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抓主导产业、抓村集体经济、抓龙头企业、抓合作组织,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发展农牧业产业,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近年来,白泥井镇引进涉农企业5家、电商企业2家、种植大户66户。实践证明,只有积极引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带动当地农牧业产业发展,更好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镇*委书记赵瑞东说。

内蒙古华羊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羊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肉羊生产和现代草地畜牧业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民营种业公司。多年来一直秉持“企业谋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宗旨,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模式,联合农牧民组建现代高效肉羊生产联合体。华羊牧业利用乡村振兴专项基金与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为贫困户、农户提供无担保、无抵押贴息贷款,再以低于市场价5%~10%的价格把羊售卖给贫困户和农户,同时为贫困户和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低价统购标准化饲料,免费提供防疫、饲养等技术指导,再以高于市场价毛重每斤2元的价格进行回收,推动农牧民增收、贫困户脱贫。

金泰禾公司着力构建“企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实行“四统一包”的管理措施(即统一品种、统一植保、统一收购、统一结算、公司包收),不断夯实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底座”,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年种植基地面积达16.6万亩,带动周边余户农牧户,其中直接或间接带动低收入户余户。

“合作组织将所有经营者牢牢地吸附在一起,能够实现抱团取暖、一体发展。我们通过抓合作组织,将贫困户纳入合作组织中,不断提升贫困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让贫困户长久增收、高质量脱贫。”赵瑞东说。

海勒素村*胡圪梁社联合经营代耕代种模式,就是一种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方向。这个社共有人口户人,总耕地面积达亩。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全部土地被整理形成种植园,统一配套节水喷灌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在种植过程中,农户联合体以灌溉园片区为单位与合作社合作,购买社会化服务进行代耕代种,由合作社统一进行生产资料的采购和田间管理,利用自身拥有的农机服务队高效化、低成本化进行耕地、喷药、施肥、收割。

海勒素村*胡圪梁社种植大户王五命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通过这种经营模式,社会化服务企业每亩可获得纯利润元,农户每亩可以节约成本元;同时,合作社与农户抱团对接市场,玉米出售价格高于市场价0.03元每斤,每亩可增收51元,总体计算农户较单纯的流转土地每亩可增收元,人均增收元。他说,“代耕代种”模式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不断固化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农牧民(贫困户)收益双赢。

基层*建强起来,引领着乡村同心同向,有序发展。白泥井镇按照“抓村带户”产业发展部署,大力推进土地合作经营,以支部为核心,建立起了“*支部+企业+合作社+农牧户+贫困户”的“抓村带户”产业发展模式,在不断提高土地流转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土地合作经营规模,组织和引导小农户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以侯家营子村官牛犋社“入股分红”、海勒素村*胡圪梁社“联合经营(代耕代种)”、金泰禾公司和金丰公社“土地托管”等为代表的典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使农户和贫困户人均增收0元以上。

横看成岭侧成峰,今日乡村大不同。“我们扶贫就要扶到村民的心坎里,更要扶到根子上。对于我们*委*府而言,任务与时俱进,初心始终如磐,提高村民收入、提升乡村颜值是我们不变的命题。”赵瑞东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