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晓华打人的韩德强为何理直气壮xhvch1co [复制链接]

1#

王晓华:打人的韩德强为何理直气壮?


近日,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韩德强扮演路上法官,判定某位同行的老人卖国,遂替想象中的正义行道,打了老人两记耳光。打人之后,韩德强又在博客上发帖,义正辞严地宣告自己打人的理由:老人是汉奸,收拾他合情合理。对于他的逻辑,稍微年长些的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先是抛出一个大词,然后给大词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接着以大词的名义审判他人,最终将自己推上执法者的位置。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韩德强以大词的名义教训对方时,对方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两个互扇耳光的人尽管立场对立,但使用的是同一个大词,体现的是同一种逻辑。这已经暴露了大词崇拜的荒谬:只要给大词以相反的解释,人们就可以相互判决,认定对方是坏人,理直气壮地惩罚对方。显然,大词崇拜非但不能给人以可靠的合法性授权,反倒会导致不必要的仇视、争斗、混乱,破坏和谐社会的建构。历史上,以大词之名行使暴力,曾造就了无数悲剧。远的不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大词崇拜就造成了无数人间惨象:人们以自由之名相互残杀;今天把别人送上断头台的胜利者,明天就可能成为断头台上的受难者;受大词的蛊惑,狂热的个体把法国变成了腥风血雨的地狱。总结这段历史时,有人感慨: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类似的悲剧也曾发生在那段大词飘荡的年代,人们只要在革命前面加个前缀,就会理直气壮地痛恨、批判、拷打乃至处决对方。于是,预设的革命异化为添加前缀的大赛。谁出嘴快,哪个用词狠,就占得斗争的先机。嘴慢或修辞水平低的那方自然不会甘心落败。于是,文斗很快演变为武斗,丛林法则最终代替了正义之争,无数人成为大词崇拜的牺牲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逐步摒弃大词崇拜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样的表述可能并不完全严密,但却使国人走出了崇拜大词的迷狂:唯有生活实践中的具体感受和成效,才是衡量某个决策、命题、行动纲领正确与否的尺度。依据这种尊重生活实践的立场,大多数中国人成长为宽容而富有开拓性的现代公民,中华民族迅速走上复兴之路。要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收获,我们就不能放松对大词爱好者的警惕。防止大词崇拜的复活,是我们不应该遗忘的使命。否则,打在老人脸上的耳光,也会让我们的面孔感受到暴力的分量,曾经发生过的悲剧就有可能重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