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经历12次手术,输注血液制品超过两万毫升,全院多学科专家团队多次会诊,不同科室医护人员同时站上手术台,闯过大出血、严重感染、肾功能衰竭等重重关卡,历经接近两个月的持续救治,最终截除骨盆以下肢体,被两吨重钢板意外砸中的45岁济南男子终于保住了性命。
闯过大出血关口
2月28日下午,一位45岁的男子被紧急医院急诊科。据悉,该男子三个小时前被一块宽重达两吨的钢板砸中,生命危在旦夕。
“当时病人情绪比较烦躁,一直喊渴。”接到通知的急诊科主任助理肖思建和主治医师程林迅速赶到急诊科会诊,肖思建回忆说,“当时用手轻轻触摸伤者腹部,发现腹部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了,也就是说,内脏和皮肤紧贴,没有了肌肉组织保护。”
该男子两条腿已经失去任何知觉,左下肢皮肤已经发凉,摸不到足背动脉,说明左下肢血液供应基本没有了。“我们初步诊断是骨盆骨折和腹部脏器损伤。”类似的伤情,医院已经救治多例,肖思建和同事立刻申请大量输血和复查CT,并快速启动创伤救治绿色通道。
紧急CT检查发现,男子腹腔积液、积气,腹膜后血肿,腹腔脏器破裂,骨盆髋臼骨折移位严重,骨盆不稳定有活动性大出血。肖思建倒吸一口凉气,这次伤情绝对不同以往,将要面临一系列复杂救治过程。
患者不仅存在骨盆出血,腹部也有出血,骨科、介入科、普外科医生同时上了手术台。
程林快速为患者进行骨盆外固定,用于稳定骨盆容积,从而减少出血,然而,这时发现血液自钉孔处不断涌出。“患者血压也持续下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肖思建解释说。
此时尽管有骨盆外固定架控制骨盆出血,但患者生命体征极度不平稳。急诊外科主任桑锡光和肖思建迅速开腹填塞止血。手术过程中仔细探查发现,男子肠系膜广泛撕裂,小肠部分坏死,乙状结肠断裂,出血凶猛。为了救命,只能切除坏死的小肠和结肠,然后缝合后腹膜,将后腹膜形成闭合的腔器,通过压迫才止住了腹腔的出血。
“失血性休克是患者死亡速度最快的情况,超过了脑干出血和心脏出血。”参与救治的医生介绍,如果不做这个手术,患者可能在几小时后就去世了。
经过数个小时的奋战,在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下,手术顺利结束,术中累计输入红细胞36个单位(每个单位相当于毫升)、血浆毫升、冷沉淀42个单位、血小板2个治疗量。
3月1日凌晨两点左右,男子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患者插着气管插管返回急诊外科监护室。
切除双下肢
“一开始我们其实是想在救回患者生命的同时,尽量帮他保住肢体和脏器功能。”然而,伤情远远超过了预期,只能一次次手术竭尽全力救治。
不幸的是,随后,该男子又出现了急性腹主动脉下段闭塞。“肾功能也在不断衰竭,每天尿量从多毫升下降到只有十几毫升了,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双下肢难以再保下去。”桑锡光介绍,检查也证实患者骨盆、髋部、双下肢广泛组织缺血坏死。
为制定完善的救治方案,急诊外科组织了全院多学科会诊,共同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最终决定首先进行双侧髋关节离断试图保住骨盆。“骨盆能够保护患者的膀胱、输尿管、肛门等器官组织,让它们维持正常的功能,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我们还是想努力保住患者的骨盆。”桑锡光介绍。
3月4日,桑锡光带领团队进行了双侧髋关节离断手术,截掉了男子的双下肢,并对手术创面进行负压吸引,控制感染。
无奈截除骨盆
然而,截除双下肢手术后,手术创面组织依然持续坏死。“肌肉和骨骼都在坏死,骨盆很可能保不住了。”经过反复权衡,桑锡光认为,进一步的截肢手术难以避免。
在什么部位截?不同专家意见如何?如果截掉骨盆感染还是无法控制该怎么办?3月7日,全院多学科会诊再次举行,多位专家讨论后,最终决定进行半身截除骨盆离断手术。
3月8日,创伤救治团队首先进行了残余结肠造瘘、骨盆残端清创,控制感染。“这样患者以后大便可以通过造瘘口排出,解决了患者维持营养的问题。”程林介绍。
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感染在持续加重。无奈之下,3月11日,在该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朱耀峰团队协助下,经腰5骶1的半身截除+双输尿管造瘘+创面清创负压吸引术完成。该男子盆骨及以下位置全部截除,包括膀胱,未来小便也将通过身体两侧的造瘘口排出。
本次手术救治过程复杂,感染严重,骨盆骨折大出血、主动脉闭塞导致远端组织坏死、肾功能衰竭等问题均需要解决,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和时间赛跑,和死神赛跑,复杂程度和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3月11日的手术完成后,男子感染状况逐渐得到改善,肾功能在持续治疗一个多月后逐渐恢复。据悉,本次救治过程共经历12次手术,输注血液制品超过两万毫升。
据悉,目前患者身体体征相对稳定,能够进行交流。4月22日,桑锡光去查房时,该男子流下了眼泪,表示想回家。
“如果接下来的救治过程顺利,不发生其他意外,预计再过2—3周的时间,患者可以出院回家。”桑锡光介绍。
来源齐鲁晚报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张蕾王之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