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勒氏变性WallerianDeg [复制链接]

1#

唯美摄影

风景图片

简要病史:男,49岁,突发肢体活动障碍。

CT如下:

半年后MR复查如下:

Wallerian变性(Walleriandegeneration,WD),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所引起的轴突和髓鞘顺行性变性。年,Waller首先描述被切断的周围神经远端的组织学改变Wallerian变性。中枢神经系统Wallerian变性可发生于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皮质脑桥束等神经纤维束中,常见原因为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肿瘤和脱髓鞘病。变性以皮质脊髓束最常见。

病理改变

病理过程分为两部分:轴突变性和髓鞘变性。轴突变性在先,髓鞘变性在后。

MR显示的锥体束异常信号主要反映的是髓鞘的变性过程:髓鞘先溶解成细长的椭圆形的节段,再进一步分解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然后,髓磷脂分解为简单的脂类,最后分解为中性脂肪被吞噬细胞吞噬。随着组织中脂类含量逐渐减少,组织变为亲水状态,水含量增加。

Kuhn等根据原发性脑损伤发生后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将Wallerian变性分为4期:

第1期:病程4周内,轴索退化退变,伴轻微生物化学变化;

第2期:病程4-14周。髓鞘蛋白破坏,髓鞘脂质尚保持完整,变性组织的亲水性有所增加;

第3期:起病后数月至1年,变性组织的亲水性明显增加,髓鞘脂质破坏并有神经胶质增生;

第4期:在发病后1年至数年,表现为受侵区域萎缩,其中以脑干病侧缩小最为突出。

MR表现:

WD于原发性脑损伤发生后3~4周即可由MRI检出,表现为受累神经纤维束走行区T2加权像(T2WI)出现低信号,此种信号改变是由神经髓鞘蛋白降解所致;12~14周后受累区T2WI呈高信号改变,代表髓鞘脂肪破坏、胶质细胞增生及水分增加;数年后患侧脑干萎缩,表现为脑干非对称性体积减小。

WD周围可伴有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病变局限,边界清楚,上下范围不超过连续3个层面,多个梗死灶之间不呈连续走行,范围大多集中在同一血管分布区域。WD在MR检查单一层面上与腔隙性脑梗死不易区分,但在连续多个层面上观察具有明显特征性,经脑干冠状位图像可清晰显示锥体束的形态、信号改变及其与原发病灶的关系,更易鉴别诊断。

Wallerian变性在磁共振上直接征象为与病灶同侧沿锥体束走行路径条状等T1或长T1长T2信号,T2Flair序列常呈高信号,间接征象为与脑损害同侧的脑干萎缩。

mMDT影像实战

邀你挑战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