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争
他们与死神抗衡
精巧施术
他们救患者于病魔
近日,医院
成功实施了多例高难度手术治疗
这些手术治疗
或省内首例,或国内罕见
郑大医护人员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彰显了医者仁心和责任担当
让我们一起
为医护人员点赞!
一附院成功实施省内首个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
医院外科焦红亮副教授联合癫痫多学科会诊团队,对一名影像学检查正常的成年顽固性癫痫病患者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对癫痫的起源病灶及癫痫外科手术进行了精准定位,填补了河南省在该项业务上的空白。
癫痫是神经科和儿科的常见病,其中约30%患者是顽固性癫痫,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多年来,一附院在癫痫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组建了包括神经内科连亚*教授、陈晨教授、张海峰博士、神经外科刘献志教授、杨波教授、小儿内科王怀立教授、罗强教授、磁共振科程敬亮教授、张晓楠副教授、核医学科韩星敏教授、谢新立副教授、王瑞芳博士等在内的癫痫多学科会诊团队。
该团队定期对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会诊,通过磁共振和PET-CT融合技术寻找癫痫起源病灶,进行视频脑电图连续监测,从发作期脑电图起始放电和放电演变进一步确定癫痫的起源病灶,为癫痫外科手术进行定位。
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采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的方法,在患者颅内植入深部电极,利用深部电极对脑深部结构进行记录,通过“解剖-电-临床症状学相互关系”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对癫痫放电的起源灶、传播形式及所涉及的皮层结构进行评估,精确定位致痫灶。
治疗中,一附院医疗团队通过微创外科手术,将多个电极放入患者大脑深部,全面监测癫痫的起源、扩散和症状产生,使癫痫外科手术更加精准切除致痫灶。与传统框架立体定向技术相比,机器人辅助立体脑电图技术使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具有安全性和精确度更高等多个优点。该技术的成功开展,将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造福更多癫痫患者。
一附院成功实施罕见的机器人辅助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并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切除手术
医院妇科二病区韩丽萍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免举宫)+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切除手术”,为宫颈癌患者成功保留子宫。
该患者30岁,经诊断为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需要立即手术治疗。由于病人具有强烈的生育愿望,韩丽萍教授与团队刘哲颖博士、刘丽雅医师等共同讨论后,决定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术(免举宫)+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切除手术”。鉴于病人原发病灶小于2cm,属于宫颈癌中的IB1期。韩丽萍教授团队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即利用达芬奇机器人荧光显影的优势,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显影,切除的前哨淋巴结送病理科快速冰冻检查。检查显示前哨淋巴结无癌转移,遂决定进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免举宫广泛宫颈切除术。
与腹腔镜手术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于解剖的辨认更加清晰、微观、立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中应用到了荧光前哨淋巴结显影技术,能准确定位前哨淋巴结,避免盲目的淋巴结清扫,使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更加精准。同时,该手术还遵循一贯的无瘤原则进行了免举宫操作,降低了术后复发的风险。
自年完成河南省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来,一附院已先后引进3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目前,韩丽萍教授团队已开展了近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在广泛宫颈切除手术中进行前哨淋巴结荧光示踪显影,在国内外也十分罕见。
二附院成功实施一例罕见的脑干出血微创精准穿刺手术
医院神经外科牛光明教授团队成功开展了一例脑干出血微创精准穿刺手术,帮助一名30多岁的脑干出血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患者在2周前经诊断为脑干出血,刚入院时,自主呼吸微弱、深昏迷、双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病情非常危重。经二附院神经外科多医师会诊后,在科主任牛光明教授的指导下,于患者发病16小时后对其实施了高精度神经导航下脑干出血微创穿刺,将一根引流管精准植入到患者的脑干出血部位。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4天患者恢复了意识,还可以和家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脑干出血,是发生在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部位的自发性出血,是一种具有超高死亡率的疾病,5ml的出血将导致50%以上的死亡率,10ml以上的出血将导致接近%的死亡率。此类手术成功开展并施救成功的病例,在国内尚属于极少数。
目前,二附院神经外科成立了专门的“脑干出血治疗小组”,对脑干出血的精准手术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科室目前拥有的国内先进的高精度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和神经虚拟/混合现实系统,自年起开展了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无框架立体定向脑干出血微创精准穿刺手术,在做到保证手术精准度的同时,将手术准备的时间缩短了50%,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
三附院成功实施院内首例经胎儿肝内静脉宫内输血治疗
医院产科胎儿医学多学科团队成功开展了院内首例经胎儿肝内静脉宫内输血治疗,成功挽救了一名孕妇腹中严重贫血的胎儿,标志着三附院在胎儿宫内治疗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胎儿贫血指胎儿红细胞比容小于30%,严重的胎儿贫血可导致胎儿水肿和胎儿死亡。胎儿严重贫血需尽早实施宫内输血,降低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宫内输血治疗需要在超声的持续监测下,把一根直径0.7mm的细针刺入胎儿的静脉或腹腔,缓慢地给胎儿输血。根据胎儿的孕周、胎盘及脐带的位置等情况,宫内输血可以经胎盘侧脐带根部、游离脐带、胎儿侧脐带根部或者肝内静脉实施。此前,三附院已成功开展了经胎儿脐静脉、经腹腔宫内输血,为严重胎儿贫血的宝宝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此次接受经胎儿肝内静脉宫内输血治疗的患者28岁,怀孕22医院进行彩超检查,被告知“胎儿水肿,不排除发育异常”。随后,患者来到三附院就诊治疗。三附院胎儿宫内治疗专家、产一科主任李根霞详细询问患者的情况后,初步推测胎儿水肿是由于严重的胎儿贫血所致。
鉴于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危急,她迅速安排为患者办理了住院手续,同时电话联系检验科、超声科、麻醉科、手术室进行多学科会诊,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会诊后,产科胎儿医学团队决定尽快为患者腹中的宝宝安排宫内输血。由于患者的情况特殊,是后壁胎盘,无法进行脐静脉穿刺,李根霞决定为患者实施经胎儿肝静脉穿刺宫内输血。而经过超声测量,此胎儿的肝静脉直径仅2.4mm,远远小于脐静脉。而且实施输血之前,需要对胎儿进行麻醉,手术风险及难度极高。
检验科在疫情防控期间血源紧张的情况下,联系好郑州市中心血站配备了O型Rh阴性血;麻醉科姜丽华主任团队制定了胎儿宫内麻醉方案;手术室王立新护士长根据疫情要求对进入手术室的设备进行更加严格消*;超声科董理医师承担了术中精确定位及持续胎儿监护的重任。
在各科的通力合作下,胎儿肝静脉穿刺输血顺利完成。目前经过两次宫内输血,胎儿的血红蛋白由18g/L提升至g/L,胎儿脐血染色体微阵列结果报告正常,胎儿水肿已完全消退。
妙手回春精准施术
除患者之病痛保群众之健康
让我们为医护人员点赞!
医院喝彩!
郑州大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