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她说了30多年女人要靠自己,到老才离
TUhjnbcbe - 2023/3/15 19:58:00
白斑医院有哪些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她,叫毛丽荣。五六十年代常见的名字,和无数个我们身边的秀荣,华荣,国荣一样,名字普通,人也普通。01.毛丽荣出生时,家中已有7个兄妹,父亲已经53岁了。她是老来得子,又是家中老幺,因此尽管是个女孩,她却依然受尽了宠爱。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幸运。这种幸运,让毛丽荣在前25年的人生中,没有什么深刻的回忆。即便她曾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饥荒,但当她提起来时,也只是用“家里有好吃的,总是先让我吃”而一带而过。唯一让她印象深刻的事,是小时候每逢赶集,她妈妈会挑一个担子,把她放在担子一头,过往行人就会送来注目礼,夸奖道:“这两娃(湖北方言,女孩的意思)好漂亮,眼睛好大!”让人印象深刻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痛苦,一种是重复。毛丽荣能记得这件事要归功于后者,簇拥在她身边从未间断的赞美声。她就这样缓慢而平顺地在这座小镇长大。

02.生活,总是以离开的方式向前。一直到25岁,毛丽荣才不情不愿地结了婚,并美其名曰是响应国家晚婚晚育号召。她不算挑剔,虽然一直被夸漂亮,但总少了做美女的觉悟,用她自己的话形容就是“发智晚”,通俗点说就是“没那根筋”。追求她的人不少,但她统统都没发觉,把小伙们的热情搭讪,当成了普通的交流。自由恋爱不成功,就得靠媒人一张嘴了。长得好就是有优势,毛丽荣第一次和杨有才相亲,就成功了。来自农村,进入小镇国企的杨有才,放到现在来看,也是一枚妥妥的“凤凰男”。在那个时代,有一份国企工作,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杨有才第一眼看到这个大眼睛、长辫子的姑娘就激动坏了。这个满身土气的农村小伙,满嘴都是“土味情话”,不过天生少根筋的毛丽荣全都没听懂。杨有才在棉织厂做质检工人,工作轻松,一个月工资八九十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够一家4口人一月吃喝。杨有才为了追求毛丽荣,也是舍得投入,带她去电影院看电影,给她买刚出炉的烤红薯,瓜子也是一斤一斤的称。努力没有白费,杨有才很快赢得了毛丽荣七十多岁老父母的喜欢。没过多久,两人就结婚了,害怕幺女受穷,老父母拿出了压箱底的一千多块“袁大头”,给毛丽荣当了嫁妆。

03.没遇到“凤凰男”的狗血剧情,农村小伙杨有才结婚后,把所有的激情都投在了这个小家,和自己农村的原生家庭关系非常淡。淡到杨有才父母去世后,家中的房子、田地、饭馆全都分给了两个哥哥,他一样都没捞着。但杨有才和毛丽荣依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他们只专心在自己的小日子里。好事成双,新婚后不久,杨有才就调到了棉织厂食堂。在八十年代,这绝对是个肥缺,在别人家还需要凭着粮票扣扣搜搜算计每顿吃多少米时,毛丽荣和她的老父母已经过上了顿顿有肉的生活,老父母更是开心地夸奖享到女婿的福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小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得过着,第一个女儿到来,第二个女儿到来。“重男轻女”的戏码依然没上演,杨有才说“咱不生了,两个女儿养好了是一样。”毛丽荣就不生了。两人精心的照顾这两个女儿,并开始计划着送她们去学会计,长大后要送到棉织厂去当会计。杨有才总说:“哎呀,我们俩娃不能吃苦,以后当个会计,也轻松”。谁料,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夫妻两人努力攒钱,准备以后“打托子(湖北方言,走后门、送礼)”的时候,国企改革来了,经营效益不好的棉织厂清算破产了,杨有才也失业了。

04.已经三十多岁,脸依然像“瓷娃娃”一样,一丝皱纹都没有的毛丽荣,第一次知道“焦虑”这种感受是什么。杨有才下岗、老父亲去世、老母亲身体越来越不好、两个女儿还要上学.......到处都是堵不上的窟窿,睁开眼就是需要钱。夫妻一宿一宿的合计,能干点什么呢?两人无意间看到,周围有邻居把房子改建成,开起了旅馆。两人一合计,干,也开个旅馆。毛丽荣拿出陪嫁的一千多块“袁大头”,豪气的卖了大几千,但离盖房子还差两三千。两人分头去借钱。毛丽荣的老母亲又拿出了一笔压箱底的钱,做生意的大哥也凑了多元,几个嫂子知道后却不干了,吵闹着说老母亲偏心,一分钱都没给儿子们,全给了这个幺女。这一边杨有才的借钱之旅也不顺畅,兄妹几个愣是没有一个人借钱,都觉得他穷,还不起钱。一顿鸡飞狗跳,老母亲发火:“怎么,我还没死,就想欺负我老幺。”老母亲明摆着的偏心,竟然堵住了几个吵闹的嫂子,毛丽荣和杨有才的房子开建了。钱还是不够,杨有才开始倒卖皮鞋,从武汉进了皮鞋,在小镇上摆地摊卖出去,出奇的赚钱,不到2个月,就凑够了剩下的建房子钱。连着几个月,白天黑夜的赶建,房子终于盖好了。

05.不久,毛丽荣和杨有才的“老杨旅馆”开张了。老母亲被接来一起住,帮自己的老幺带孩子,毛丽荣承担起了“喊客”的任务,杨有才就忙着在店张罗看房间、倒水、发烟,认认真真的维护每一个客户。一直少根筋的毛丽荣,却是个做生意的“天才”,她很快就成了整个汽车站前最会招揽住店客人的老板娘。“老板,住店不,干净得很,床单每天都换洗。”“老板,进来看看,10块钱一晚上。”“来来来,带你去房间看看!”毛丽荣每天都能喊满住客,她也会在心里默默计算,一个旅客,五元,两个旅客,十元.......她舍不得有一天晚上有空房子,即便是喊客到凌晨一两点,她也希望把房间都住满。开旅馆的第一个冬天特别冷,已经晚上两点了,还剩下一个房间,毛丽荣冷的牙齿打颤,也舍不得回家睡觉,就捡来了路边的树枝,烧着,边烤火边等客人。杨有才劝毛丽荣回家,她就是不干。杨有才无奈的留下一件大衣,回家照顾两个已经进入梦乡的女儿。五六十年长大的毛丽荣和杨有才,从来不会觉得这是一种生活的苦难,他们只觉得每天都能看到钱在进账,算计着积蓄越来越多,看不到那些熬过的夜,留下的汗水。毛丽荣和杨有才,只用了两三年,就成了“万元户”。此时,两人的女儿也都上了小学。

06.转眼就到了年。这一年,对毛丽荣而言,并不轻松,陆续发生了一件大事。还有一年就90岁的老母亲,去世了。虽然在县城安葬父母,是儿子们来出钱的,但毛丽荣依然拿出了一份子钱,她希望能让老母亲体面的走。老母亲走的过程很快,走之前还和全家人一起吃了一顿热干面,吃了满满一大碗,谁知道晚上一觉睡过去,就再也没起来了。毛丽荣从舍不得歇业的“老杨旅馆”停了好几天,她也剪掉了一直留着的长头发。没有老母亲搭把手的日子,毛丽荣彻底忙起来了,旅馆、孩子让她很忙,但身体却开始变得不好。她第一次有了“歇斯底里”,对着杨有才发火,吼他:“那次你买肉,偷偷给你姑娘吃,我妈就在屋里,都知道。你对我妈咋就这么尖(湖北方言,小气)。”杨有才沉默的不说话。一次吵急了眼,杨有才第一次动手推了毛丽荣,她喋喋不休,一次次对两个女儿说:“你爸就是对我不好,还动手打我。”争吵开始频繁的出现在生活中,杨有才从开始的沉默,变成了回怼,“你说你能干啥,四五十岁的人了,饭都做不熟,电饭锅做个米饭,都能做得上面生,下面糊,就中间能吃。”两人的家庭战争不断升级,两个女儿为了躲开父母的争吵,开始一本接一本的租来言情小说看。直到后来,大家伙才知道,原来毛丽荣这种反应叫“更年期”,可当时的我们都以为她是因为老母亲的离世,或开旅馆太累,或生活压力大造成的。谁也弄不清是什么原因,因为唯一一个无微不至关心她的老母亲已经去世了,没有人会细细追究毛丽荣经常发火的原因。

07.生活,总会以离开的方式向前。不如意,也会离开。年,大洪水,毛丽荣的大哥也因此去世了。这一次,毛丽荣没有太多的反应,也来不及有什么反应,大女儿要去上高中了,没考上好县重点高中,就花了几千块钱买进了高中。大女儿在小镇所属的地级市上高中,一个月能回一次家,和毛丽荣杨有才的关系越来越淡,唯一亲密的联系,就是拿每个月四百元的生活费。四百元对于当时的高中生来说,不少,吃饱喝足,还能买喜欢的零食、磁带、随身听、小说。小女儿和毛丽荣很亲密,两人总是周末手挽着手去逛街,每个周末都会各自买一件衣服,毛丽荣此时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了,不长发火,爱上了各种闲聊。曾经的“老杨旅馆”,摇身一变成了“老杨宾馆”,雇上了服务员,杨有才忙着打麻将,毛丽荣忙着和七大姑八大姨聊天以及周末和小女儿逛街。杨有才忘记了曾经也打算过要给两个女儿买到棉织厂当会计,毛丽荣又开启了少根筋的模式,两人都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越来越油腻。这样的日子倒也平淡,一家四口都相安无事。不久后,大女儿又一次花钱买了大学,小女儿考上了市重点高中。毛丽荣开心极了,两个女儿都算是有出息了,更是心安理得地各种闲聊,也经常会吹嘘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很听话,从小到大都不用人操心,自己很少管她们,她们也都上了好学校。杨有才也开始喝酒,喝完酒后脸红脖子粗的吹嘘:“还说想让两个女儿去棉织厂,看这都要上大学了。”

08.年,大女儿结婚,找了个外省人。大女婿一脸书生相,白干白净。毛丽荣和杨有才虽然有点犹豫大女婿还是外地人,怕大女儿外嫁受委屈,但看到大女婿也是一表人才,又想到还有小女儿在身边,还是咬牙同意了。本来,和他们关系就淡的大女儿,这次和她们的关系就更淡了,一年到头也就回来一两次。一直到生了孩子后,才开始和他们恢复联系,每周末会保持通话。小女儿高中毕业,考上外省大学,酒席办了几十桌,毛丽荣和杨有才开心极了,对着昔日不借给他们钱的亲戚说:“看吧,以前不给我们借钱,还怕我们还不上,我姑娘都上大学了,以后有的是钱。”但毛丽荣和杨有才的愿望落空了。年,大学刚毕业,小女儿谈了个外省的男朋友,就张罗着结婚了。这一次,他们犹豫了。当小女婿拎着礼物上门时,杨有才就坐在堂屋里,一根接一根的抽烟,毛丽荣拉过来小女儿,悄悄地问:“你真的想好了,这么远,到时候回来都不好回来。”小女儿说:“我这毕业了,你们就催着我工作,嫌我是累赘,我不找个男人养我么?”毛丽荣慎重地对小女儿说:“你跟他结婚我不反对,但姑娘,一定要记得,女人千万要靠自己,要自己能赚钱才行。”小女儿不耐烦地回答:“晓得了。”虽然非常不愿意,小女儿还是嫁给了外地人,毛丽荣和杨有才依然过着自己悠哉的生活,一个打牌,一个闲聊。小女儿延续了毛丽荣的福气,小女婿对她很好,怀孕后就不在上班,也回到毛丽荣身边养胎。毛丽荣总是会絮絮叨叨:“还是要上班的,不赚钱咋行。”小女儿总是会怼回去:“上啥班,我老公都不让上,你管得还挺宽。”小女儿接连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看起来似乎比毛丽荣更幸运。但是,小女儿不敢跟毛丽荣说小女婿现在对自己很冷淡,每天除了絮絮叨叨屋子没收拾干净,就是对着自己长了妊娠纹的肚子唉声叹气。小女儿带着两个孩子住在毛丽荣家里,杨有才每天也很少去打牌,忙着带外孙,做饭。

09.离开,又一次出现在毛丽荣的生命中,这一次是杨有才去世了。年,杨有才又一次大牌到深夜,脑干出血,医院就没醒过来。毛丽荣医院,两个人都懵掉了,完全没想到还不到60岁的杨有才会出这种事,她们都没做好准备。一夜ICU抢救,杨有才也没救过来,毛丽荣第一次感到无所适从,她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往哪走。小女儿更是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留在毛丽荣身边,母女两人带着两个孩子,相互扶持着往前走。痛苦,也会离开。故事,也有转折。

10.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小女儿开了淘宝店,她有遗传自毛丽荣的做生意天赋,淘宝店因为选了小类目,很快就做起来了,每个月也开始有一万多的收入。小女儿开始减肥、读书,和小女婿的关系也修复得好起来。此时,小女儿才明白毛丽荣告诉她的那句话:“女人一定要靠自己,一定要手里有钱”,是多么重要。一个经济不独立的女人,根本不懂世间疾苦,也没有与人平等对话的权利,即便这个人是你最亲密的丈夫。小女儿一再劝说,毛丽荣终于答应离开县城,60多岁第一次去县城以外的城市。母女两人有了更多的陪伴时间,小女儿也知道了更多过去的故事。那一年,毛丽荣嫁给杨有才时,根本连他的长相也没看清楚过,因为她不好意思。她嫁给他,只是因为杨有才说,以后可以让老父亲和老母亲一起住。那一年,毛丽荣有了2个女儿后,又怀了一个男孩,已经4个多月,检查出来是男孩,但毛丽荣和杨有才还是决定打掉这个孩子,因为怕两个女儿受苦。那一年,毛丽荣第一次站在汽车站前喊客,她根本张不开嘴,她觉得在大街上拉拉扯扯客人,是如此羞耻,但想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费,她硬是逼自己张开嘴,然而声音却小得连自己都听不到,脸却已经红到脖子了。那一年,旅店生意越来越好,杨有才却和店里的“小姐”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虽然后来证实只是停留在言语之上,但怀疑却让毛丽荣备受煎熬,于是总借机发火。那一年,老母亲走了后,毛丽荣觉得十分孤单,然而两个女儿却完全不懂她的感受,杨有才也只顾着打麻将。那一年,大女儿嫁到外地和毛丽荣关系越来越冷淡,可毛丽荣还是给大女儿打过去6万块钱买房子。那一年,杨有才离开,毛丽荣才第一次仔细看了这个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男人,小眼睛,瘦高个,竟然还有点帅。那一年,直到现在,毛丽荣都想和小女儿生活在一起。为了她,终于走出了生活30多年的县城。毛丽荣始终没有告诉小女儿。女人靠自己很辛苦,靠别人就会很悲惨,连想对自己的孩子好都做不到。但其实,毛丽荣不用说,生活早已经教会小女儿这个道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她说了30多年女人要靠自己,到老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