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9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李文芳陈宁严粒粒见习记者沈听雨李攀
急诊室人满为患,正在查房的周光居。
编者按:8月19日,是我国首个“中国医师节”,全国万卫生健康工作者首次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而在浙江,共有近18万名医师。医师节,对医师们来说仍是忙碌的一天。医生,是一个时刻不能缺位的职业,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望闻问切,救死扶伤。医师节,医师们的工作是怎样的?本端记者到浙大一院、浙医二院、医院、医院、浙大妇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蹲点,直击医生的24小时,给你带来鲜活的报道。
———我系萌萌的医师节分割线——
浙大一院,ICU
上午10点:制定一天重点工作任务
89年的医生徐俊是今天白班的值班医生,在与夜班医生进行交接班后,徐俊又对每个病人进行了检查,对整个病房病人情况已了熟于胸,今天的重点工作任务也就“门儿清了”。
“20个病人当中,有两个最为严重,一个是A5床的大伯,还在用ECOMO支撑,一个是A2床一位脑干出血的病人,昨晚刚送进来的。”徐俊说,被送往ICU的病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个脏器受损的情况,医生要提前介入治疗以免病情恶化。“维持生命是基础,而挽救生命而是目的。”
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除了对最重病人加强看护外,每一位ICU病人都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记者发现在每一个病房前,都有一台电脑,电脑上显示着每个病人的治疗情况,医护人员坐在电脑前进行时时监护,有突发问题立马与值班医生沟通。
对徐俊来说,新的一天,才刚刚开始,而等待他的,又是一场与生命的赛跑。
上午9点:一束百合花里的祝福和感激
周末,清晨,浙大一院院内少了些往日的喧嚣。但是,在位于5号楼3楼的重症监护病房内,一切一如平常,紧张、忙碌却井井有条。晚班医生正与白班医生进行工作交接,十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沿着病床一张张走过去,对20来个病人仔细评估。
“医师节快乐!”打开ICU病房封闭的大门,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大束百合花,看到刘医生后小伙开口便是祝福。这一刻,刘翔医生和同事才意识到,原来今天是属于自己的节日。而这束百合花,也许是医师节当天,ICU里最具仪式感的瞬间了。
刘翔医生的文字交接任务。
小伙的姐姐仍躺在ICU的病房上,病情逐渐好转,20多天来,看到医生们的没日没夜的付出,小伙希望用这种方式以表感恩之情。原来,一个月前,他和姐姐一起外出,姐姐在倒车时不小心连人带车跌入池塘,他反应较快很快逃出,而姐姐由于在驾驶位置很难逃出,救上岸后已溺水了5分钟导致吸入性肺炎,医院救治无果后转至浙大一院ICU。
“姐姐的体温控制住了,今天可尝试撤离呼吸机。”听到刘医生这番话,小伙心里很是开心,因为还未到探视时间,小伙说下午再来病房看姐姐。
上午8点:查房交接班,ICU内忙碌依旧
ICU病房内医生正在交接工作和查房
“ICU里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日假期。”原本在家休息的ICU主任方强又来到了病房,询问昨晚病人的大体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并对最重的患者提出后续治疗意见。他说,爱人是医院的医生,今天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医师奖颁奖典礼,家里一个人闷得慌,医院转转。
ICU内医生各司其职紧张地忙碌着
前一天下午4点钟就上岗的晚班值班医生刘翔,面容有些疲惫,在查完房口头交代完工作后,又拿起一张A4纸,将病人白天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一写下交与白班医生。交接工作差不多进行一个小时,期间,刘翔的手机发来一条信息,是一位患者的家属发来的,说自己就在ICU门口,希望刘医生能出来下。
昨晚的ICU较为平静,未出现突发情况。挨到凌晨4点,熬了半夜的刘翔在办公室一张黑色的沙发上休息了片刻。短暂的小憩,对ICU值班医生来说,已是非常难得。
凌晨2:00,浙大妇院,分娩室
凌晨是一天内新生命降临最多的时间段,分娩室内分外繁忙
当我们在深夜带着孩子进入甜蜜梦乡时,有些医生仍在岗位上坚持工作,为新生命的降临操起手术刀。
凌晨2时,浙江大学医院二号楼的分娩室外,30多位亲属在等候消息,有的已经歪倒睡着了。杭州市民孙某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再坚持一会儿,就要生了!”
分娩室外等待的家属
凌晨,正是一天内新生命降临最多的时间段。分娩室外看似平静,分娩室内却很繁忙,接生正在进行,新生命就要诞生,此外还有很多产妇在待产室等待分娩。当晚值班的二唤医生吕凯,正忙碌着。
穿着绿色的工作服,戴着帽子和口罩,分娩室内的吕凯始终全副武装,为每一个生命的降临忙全心努力。
一边查胎心监护一边打电话
两点,吕凯正站在吧台边查看病人的胎心监护,电话不断,随时就有新情况通报进来。吕凯接到值班的一唤医生电话,被告知分娩室内产妇产程停滞,他立马去产房内进行检查,作出相应处置。
吕医生在分娩室(1)内
昨天下午5点接班后,吕凯瞬间就忙成了陀螺,按照工作习惯,交接完后,他要带着值班一唤医生去查看每个交接的病人,作出相应的指示。7个病区,加上一个分娩室,多号病人,在值班的15小时内,都由吕凯和值班一唤医生一起负责。
生孩子不是人为可控的,随时都有可能生。每一次值班,吕凯都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多少场手术,多少把产钳。有要分娩的,吕凯就去操刀,一场手术得一个小时左右,最忙的时候,吕凯一晚上拉了三把产钳,做了四台剖宫产,生孩子最多的晚上,分娩室有20多个新生命降临。
3点左右,吕凯又做了一台破宫产手术,手术指征是疤痕子宫。二胎*策放宽后,医院的分娩量多了很多,尤其是疤痕子宫,因为第一胎分娩时选择了剖宫产,子宫上有了疤痕,第二胎分娩时就需要警惕疤痕破裂的风险。每个产妇的情况,他都提前了解得很清楚,记在心里。
吕医生在工作
虽然在浙大妇院,每年有将近个产妇,在第一胎选择了剖宫产分娩后,第二胎成功经阴道分娩,但是更多的产妇,第二胎仍选择剖宫产分娩。疤痕子宫孕产妇的增多,使得产科值班医生更加忙碌,也大大地增加了值班期间接诊手术的数量。
昨晚,医院总共做了7台剖宫产,平产分娩21个,没有产钳。吕凯上台接生了一个,做了一台剖宫产。与平时相比,吕凯笑着说,他这样的工作量真算是最“空闲”的一次了。
———我系萌萌的医师节分割线——
19日零时,浙医二院,急诊科
“帮病人延长生命,就是在等待希望”
19日零时,浙医二院灯火通明。这天晚上,医院的急诊科又收了十几个病人,整个三层楼的病房里人满为患,医生们忙碌不停,汗流浃背。作为当晚急诊科二唤医生,周光居到一楼的病房巡视了一圈,“你这腿要注意点儿。”“你这只是血压不稳定,不用太担心。”周光居和每个病床的病人聊天,耐心地询问每个病人的最新情况,让每个病人安心治疗。随后,他回到三楼,守在一个病房的门外,不时走进病房观察着病人的情况。
心脏病患者
上个月底,一名心脏病末期的患者从内蒙古海拉尔包机来到浙医二院寻求救治。昨天下午5:27,患者突然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经过周光居和同事们全力抢救,终于恢复了心跳,但心跳并不平稳,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心脏骤停。半个多月来,周光居守护着患者的安全。为确保病人保持心跳,医院准备了先进的治疗设备ECMO,放在病人的病房外,病人一旦心跳停止,就马上用ECMO帮助病人恢复心跳,为病人等待心脏移植创造条件。因为紧张抢救过度劳累,周光居一说话就会咳嗽不停。
ECMO设备
“帮病人延长生命,就是在等待希望。”周光居说。尽管其他医生已经回家休息了,但他们以病人为主体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