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和终点的不同
起点和终点的不同
Time 2015-09-10 14:09:32 情感驿站
女人口述
在中国的奥运史上,刘翔是退赛的第一人。即便在国际奥林匹克史上,连续两届中途退赛的运动员,也极为罕见。
于是,一件单纯的体育事件转化为一道智力测试题,甚至于一个扑朔迷离的侦探事件,测试和考察的是全国观众的推理和想象能力。这样的事情也只会出现在满怀狐疑的我国观众之中。对于中国人来说,怀疑属于习惯性的心理状态,而质疑则属于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刘翔出现在110米栏的起跑线上时,体育馆内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鸟巢内座无虚席,绝大部分人是冲着刘翔来的。但是,观众们失望了,刘翔很快就退赛了。赛场顿时安静了下来,观众望着刘翔远去的背影,呆若木鸡。
退赛原因:脚伤。
疑点:在当代发达的运动医学条件下,脚伤是一件很容易被查出的病症,也很容易被评估出是否可以上赛场。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体育代表团、田管中心、教练组当然事先知道刘翔的伤病是无法参加比赛的,那为何不在赛前事先公布刘翔的伤病,并放弃比赛,反而让刘翔出现在赛场上?
释疑:刘翔作为体育界的一颗耀眼明星,担负着许多重要使命:首先是鸟巢的上座率和电视台的收视率,如果刘翔事先放弃比赛,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观众进入鸟巢观看比赛,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守在电视机前;更重要的是赚钱使命,刘翔背负着十多个商业代言合同,这都是真金白银,如果提前宣布退赛,广告将停播,对于商家和刘翔本人来说,都将是巨大的损失。分分秒秒都是金钱,必须让利益维持和延续到发令枪响前的最后一秒。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刘翔出现在预赛中,伦敦碗内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当然,这一次是在客场,没有主场那般震耳欲聋,但气势依然不减;作为一种礼遇,大赛组委会特意播出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的视频。然而,刘翔倒在了第一个栏上,以一种翻滚的狼狈姿势,渴望欣赏“王者归来”一幕的观众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再一次失望了。
退赛原因:被栏架绊倒,导致跟腱断裂。
疑点:在110米栏预赛中,有实力的运动员并不需要全力冲刺,即便是一般的运动员,被第一个栏架绊倒的事件极为罕见。刘翔作为一名屡次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被第一个栏架绊倒,属于重大的失误,这种失误不可理喻,令人难以接受。观众如果仔细观看刘翔摔倒的过程,就会发现刘翔抬起的脚面,就是冲着栏架而去的,似乎是故意的失误。
释疑:在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夺得奖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预赛出线都够悬,毕竟是一名29岁的老运动员了,早就过了巅峰期。刘翔一旦跑向终点,则意味着昭彰的结局,这种结局板上钉钉,精确到分秒,无法更改。如果预赛或决赛都无所建树,刘翔110米栏的运动生涯就结束了,不会再有任何悬念。但是,刘翔却倒在了第一个栏架上,并因伤退赛,这就导致结果上的模糊,并且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悬念和期待,就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刘翔的崛起一样。是的,起点,指向了模糊的终点,留下的却是足够多的悬念和足够大的想象空间,尤其给幕后导演留下了大段操弄的空间,不仅有利于忽悠全国观众,更有利于忽悠商家们。
停留在起点的刘翔的剩余价值依然存在,即便是理论上的;而跑向终点的刘翔,则一切都将尘埃落定,大幕落下,刘翔将不再受到关注,不再具备剩余价值。这就是起点和终点的不同。
这就决定了作为他人和自身利益工具的刘翔,将不可能跑向象征着结局的终点,戏还得往下演。果然,有人跳出来宣布,期待刘翔参加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看来,刘翔奥运连续剧业已拉开了第三集的帷幕,观众们依稀看到了站在里约赛场起点的刘翔向着终点摆出奋力奔跑的POSS,这仅仅是一种姿态,终点已经不属于刘翔,但戏还得往下演,钱还得往下赚,是不是?
一个人的运动生涯差不多结束了,但赚钱的生涯却被高效地维持着,这真是一种深谙哲学和心理学内涵的高明演出,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