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花婶子,恁半晌午咋跑大街上来了,戴口罩也不中,咱天天喊,电视上天天说,恁就不害怕?现在疫情很严重,有的县都有了,咱得守好咱家……”2月1日下午4时,菏泽市郓城经济开发区王沙湾社区的小喇叭将一名上街溜达的村民劝回了家。
广播里说话的是王沙湾社区妇女主任兼网格员吴秀英,这几天她每天固定广播两次,早上宣传疫情的严重性、疫情防控措施和上级要求,下午点名通报村里抗疫情况。在王沙湾社区,出入口处设有执勤点,有专人负责劝阻进出的村民,村里的路面干净整洁,看不到走街串巷、聚集闲聊的村民。
“正是用这些土办法,确保了这个社区无一外来人进村、无一返乡人员漏管。”菏泽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冠斌告诉记者,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菏泽充分运用“一中心、一平台、一网格”,积极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的作用,全市余名网格员开展地毯式排查、密集式宣传、全天候值守、拉网式布控、倾情式服务,挨家挨户走访排查,用脚板织就一张基层防护网,以“小网格”“小安全”铸就“大防控”“大平安”。
“党组织+网格”筑起“防疫墙”
我市地处四省交界,属山东省劳动力输出大市,人员往来密集。据不完全统计,自疫情发生后截至2月8日,全市网格员共负责的个防疫卡点,覆盖了个村,排查出重点地区返乡人员人,发现疑似疫情例,为全市重点布防打下了坚实基础。
每一个网格都是阻击疫情的堡垒。菏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冰介绍,菏泽充分发挥网格党建引领优势,依托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突出个网格党支部指挥管理功能,运用“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网格长+居民”联动模式,号召县乡各村(社区)党组织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广泛动员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网格员和志愿者力量,凝聚“向心力”、增强“战斗力”,做到疫情防控关键环节有组织把控,关键时刻有网格党员支撑,将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
据悉,菏泽市还注重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宣传、知识普及、人员防控、为民服务等工作。网格员协助村(社区)开展消毒等防疫措施共计11.3万余次,上报人员聚集等特殊险情起,各级综治中心转交起,网格员开展疫情宣传次,收集解决群众诉求事项余件。
一员变四员织密基层防护网
1月25日,单县发现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输入型病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立即行动,该病例所在区乡镇15名网格员在各网格之间落实阻断措施,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卫健部门和公安机关快速排查密切接触者,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有效防止了感染蔓延。
全市广大网格员坚持与时间赛跑、用脚板丈量网格,他们是疫情防控的“侦查员”,对入村(居)重点人员和网格内群众出现的疑似症状,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落实“地毯式排查”责任;他们是疫情防控“宣传员”,劝导市民取消春节期间宴席聚餐走亲访友等活动,把防疫知识宣传到户到人,让防控意识入脑入心;他们是疫情防控“劝导员”,万余名网格员在各村干道入口、各居民小区全天候值守,进行车辆拦截、人员劝返、体温监测、进出登记,为疫情防控把好“入口关”;他们是疫情防控“服务员”,帮助辖区居民定时消毒、每日随访,净化公共环境,协助各方爱心捐赠,将物资送到隔离人员、一线巡逻人员、医务人员的手中。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东明县沙窝镇网格员李皓,从1月22日至30日,长时间高强度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在与返乡人员通话时因脑干出血不幸去世;东明县长兴集乡网格员王进明、渔沃街道网格员王艳竹,也在紧急排查中因公受伤……他们用脚板织就一张疫情防护网。
“大数据+网格化”助力防控精准化
自防疫工作全面开展以来,菏泽市依托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综治视联网系统和全市6万余个视频终端,健全“人防+物防+智防”工作机制,围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等基础信息,结合网格员随访上报信息,开展大数据智能分析、研判比对,及时掌握返乡人员情况,会同县区、乡镇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协同卫生健康部门、防疫指挥部门、公安机关,同步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菏泽市借助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发现的未戴口罩、人员聚集等立即通知辖区及时处理;对外来车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对确诊病例,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还原其行动轨迹,联系密切接触人员。
菏泽市市县乡三级通过综治视联网,以视频连线方式,召开视频调度会、部署会、培训会,了解各级各部门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实现上下调度、联络畅通,确保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有效处置。网格员通过互联互通综治信息系统,及时上报信息、上传图片、传输资料5万余件,从“面对面”转向“键对键”,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感染风险。
来源:菏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