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量大小、出血部位、肿有无破入脑室系统、是否合并脑积水、意识水平及全身状况等因素,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意义主要在于:①清除血肿,减轻脑出血和周围脑水肿的占位效应,降低颅内压;消除了血肿降解产物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②血肿腔止血,预防再出血;③解除脑积水;④清除脑室系统血肿,预防脑积水形成;⑤解除血肿压迫,为神经功能的进一步康复创造条件。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总体上可以分为骨瓣开颅手术和钻孔微创手术两种基本类型。目前一般认为,大脑血肿>30ml、小脑血肿>5ml、血肿破入脑室引起明显脑积水是神经外科手术干预的基本指征。幕上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一般适合血肿大、脑疝并有瞳孔散大的患者。该手术创伤大,点是颅内减压迅速、充分。尽管《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认为早期(发生出血24h内)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与保守治疗相比并无获益,对于经选择的脑叶出血仅有轻微的生存优势,不主张无选择地常规行外科开颅手术。对于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尽早开颅清除血肿还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案。幕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一般适合血肿较大、有意识障碍,但瞳孔大小正常的患者;优点是创伤相对小,颅内减压迅速,便于血肿腔止血。幕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一般适合小脑出血量>5ml或脑桥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小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有时可能不明显,手术的目的主要是清除较大血肿,预防枕骨大孔疝和继发脑积水。对于脑干出血,掌握适应证并进行血肿清除,可使患者达到部分生活自理。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包括立体定向血肿腔穿刺置管血肿抽吸术、CT引导血肿抽吸术和脑室镜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腔穿刺置管血肿抽吸术适合意识相对清楚、血肿相对稳定的患者,需要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优点是创伤小,点是血肿减压相对缓慢。CT引导血肿抽吸术同样适合意识相对清楚、血肿相对稳定的患者,需要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优点是创伤小,缺点是血肿减压相对缓慢。脑室镜血肿清除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脑室或多脑室血肿铸型较严重是最佳适应证,需同时行透明隔造瘘,优点是减压迅速,缺点是血肿腔内止血困难。侧脑室外引流术适合脑室血肿铸型较重或出血引起继发性脑积水的患者,部分患者需要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该手术为姑息性手术,缺点是引流管留置时间不能太长,容易引起脑室感染和拔管后脑积水复发。合并脑室血肿是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脑室外引流管拔出后可考虑行腰大池置管引流尽快清除脑室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与术者对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及手术术式的选择密切相关。作为神经外科医生,只有全面掌握了上述手术方式,才能做到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游刃有余。具体来讲,对于脑疝时间较长、血肿大、昏迷较深的患者如果采取了微创穿刺手术,患者可能会因不能及时减压而发生植物生存或死亡;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如果采用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会增加手术创伤和治疗费用;对于出血量不大的脑室血肿铸型,过度采用脑室外引流手术会增加脑室感染的风险;过度采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实质内血肿,可能会增加因止血不彻底而发生术后再出血的机会。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要尽可能根据患者手术适应证和个人掌握的手术技能,合理而谨慎的制订具体手术方案,才能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在我国,需要手术干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部分集中在县级、地医院,医院设备和技术力量分布不均衡,使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水平参差不齐。除外脑疝患者,绝大部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微创血肿穿刺和微创脑室镜手术是目前微创技术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和恢复快的优势。医院,微创手术血肿精准定位的需求和高端定位设备的匮乏是目前不可忽视的主要矛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视频或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或参考文献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我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披星戴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