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来自加拿大学者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显示,在房颤患者的卒中二级预防期间,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相关脑出血(NOAC-ICH)和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相关脑出血(VKA-ICH)的基线特征和结局相近,但VKA的30天内致死性脑出血的风险可能更大。该研究于年4月25日在线发表在《欧洲神经病学杂志》(EuropeanJournalofNeurology,影响因子4.)上。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研究简介房颤患者使用口服抗凝治疗预防缺血性卒中,最担心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ICH)。然而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VKA)使脑出血的风险增加了一倍,年发病风险为0.3%-0.6%。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疗效相似,但ICH的发生率是VKA的一半。然而在NOAC相关脑出血(NOAC-ICH)与VKA相关脑出血(VKA-ICH)的结局的观察性研究结果相互矛盾。为明确房颤患者卒中后口服抗凝治疗(卒中二级预防)后,对比两种口服抗凝药NOAC-ICH、VKA-ICH的发生率、特征和结局之间的潜在差异,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最终纳入名合格的AF患者数据,这些患者均是因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进入卒中单元,并在卒中后3个月内接受了VKA或NOAC治疗。将致死性脑出血定义为在ICH发作后的30天内发生死亡。研究人员还对现有观察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报告了NOAC‐ICH或VKA‐ICH起病30天内的死亡率。研究结果如下:?在随访期间,有71名参与者发生ICH,其中20名为NOAC-ICH和51名为VKA-ICH。?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似,但VKA-ICH患者的肾脏疾病患病率更高。?VKA组的致死性脑出血的年发生率(11例/例)比NOAC组(3例/例;HR=0.32,95%CI:0.09-1.14)高得多。图1接受NOAC或VKA治疗的有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的患者发生致死性脑出血的风险Kaplan-Meier曲线?两组的三个月功能结局相似(p0.2)。?荟萃分析显示,与VKA-ICH相比,NOAC-ICH患者30天的死亡风险更低(RR=0.70,95%CI:0.51-0.95)。图2现有队列使用NOAC或VKA的患者发病后30天内发生致命性颅内出血的风险的森林图研究启示在房颤患者的卒中二级预防期间,NOAC-ICH和VKA-ICH的基线特征和结局相近,但VKA30天内致死性脑出血的风险可能更大。VKA-ICH患者致死性脑出血风险较高的部分原因可能是VKA治疗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显着高于NOAC治疗患者。这一观点与来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证据相一致,该证据表明NOAC-ICH的风险是VKA-ICH的一半,是由于NOAC-ICH的发病率低于VKA-ICH,而不是NOAC-ICH和VKA-ICH之间存在固有的风险差异。医脉通编译自:Tsivgoulis,G.,Katsanos,A.H.,Seiffge,D.J.,Paciaroni,M.,Wilson,D.,Koga,M.().FatalIntracranialHemorrhageOccurringafterOralAnticoagulantTreatmentInitiationforSecondaryStrokePreventionin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EuropeanJournalofNeurology.doi:10./en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