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发生,如何判断严重程度和结果呢?
脑出血死亡率的统计最高达到68%,其中约80%的病人的死亡发生在4天以内,其余大多数也发生在2周之内。
急性期死亡一般与脑出血和颅内压升高对中枢的直接损害有关;其后死亡多是由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所致。
如果度过了急性期和并发症期,脑出血病人的预后相对还是比较好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总体上看比脑梗死要好,这是因为血肿对神经的影响主要是挤压性的,神经结构不一定有严重的破坏,只要血肿能较快地吸收,神经变性就不至于那么严重。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则直接造成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这种损害显然要严重得多。
正因为如此,神经外科救治过的部分脑出血病人在急性期虽然很严重,但经过积极救治,以后可以恢复得相当好,完全可能回归正常家庭生活和社会工作。
出血量、出血部位决定后果严重程度
脑出血急性期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出血量越大,病情越重。
1、大脑半球出血:部位越深、越靠近“中线结构”,病情也就越重。
2、脑干、小脑出血:对脑干造成压迫者病情很严重,死亡率高。
3、脑室出血:预示病情严重。
如何预防脑出血呢?
脑出血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特点,应如何预防脑出血呢?专家建议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控制高血压:要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老年人一旦确诊高血压,必须长期坚持服药治疗,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定量服用,以降低和稳定血压,避免自行增减降压药物的种类和药量,以免血压波动和反跳。要定期测量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观察用药效果,保持血压稳定。
2、调整情绪:保持乐观,避免大喜大悲大怒。
3、饮食调节: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适量瘦肉、鱼、蛋等。
4、戒烟戒酒:烟和酒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的人,尤其应戒烟酒。
5、生活规律:要建立合理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脑出血发生,老年人要尽量避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
6、预防便秘:大便燥结,用力排便,不但腹压升高,血压、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
7、防止跌倒:多数老年人都患有动脉硬化,加上血管壁较脆弱,若不小心跌倒,易造成颅内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
8、足量饮水:体内缺水时,会使血液变稠,血流变慢,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
9、注意天气变化:老年人对天气适应能力减弱,过冷过热皆可使血管过于紧张收缩或血粘度增加诱发脑出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