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常常会遇到患者问一些“天真问题”,该如何简单几句话、几个比喻就能让患者明白医学影像那些抽象的问题?今天起,「医侃」帮大家整理一些#医学影像科普#,用最易懂的方式讲清楚每个影像医生都遇到过的提问,欢迎转发、补充科普~
王阿姨拿到CT报告,就来气,上面写着“脑干区可疑低密度影,建议磁共振进一步检查”。王阿姨想:这个医生怎么这么不负责任,才做完CT,又要做磁共振……王阿姨气呼呼地来到医务科,接待她的王科长以前也是放射科医生,一番耐心细致的解释,才使王阿姨茅塞顿开,冰释前嫌。
首先,CT与磁共振虽然都是目前影像检查的两大主要法宝,但两者的成像原理是不同的,所以两者的应用范围也有所不同,在人体各系统检查中担当的角色也不同。一般来讲,对检查头颅有无骨折、出血,CT占优势;但是对后颅窝、脑干区域,CT受骨骼伪影干扰大,判断疾病受到限制,这时,磁共振的优势就明显了。通常对早期的脑梗死,脑干区域的出血或梗死,脑内微小出血、缺血,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脊髓空洞症、椎管肿瘤、脱髓鞘病变、听神经及周围神经成像等,磁共振都比CT优势明显。
磁共振的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分辨关节软骨、软组织、韧带、肌腱的不同信号,但对骨刺、韧带钙化的显示不如CT。还有,肺部由于充满气体,缺乏水分,而磁共振是利用水分子中的氢质子成像的,所以,肺部检查CT优于磁共振。磁共振检查序列多,信息量大,且无辐射危害,有时候不需要注射对比剂,就能达到诊断目的,避免了对比剂过敏的风险,因此也受到了临床医师的喜爱。
故一般腹部及盆腔脏器,除了肠道,磁共振检查都能很好地胜任,尤其是磁共振检查可以做任意方向的切面成像,对临床医生了解病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制订手术方案非常有帮助。除了能得到满意的解剖图像,磁共振还能做波谱分析,从而得到组织的成分组成,为正确诊断提供依据。
王阿姨的报告提示可能存在脑干区病变,那就最好做磁共振检查。
来源:《影像检查这样做更快更准》作者:陈财忠
有你想看的精彩床边拍片时周围人可采用什么防护措施#医学影像科普3#一次床边拍片对周围的人辐射危害大吗?#医学影像科普2#做完MRI磁共振后身上会残留磁场吗?这件事就好比灯光~#医学影像科普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