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注意儿童手足口病高发期即将来袭
TUhjnbcbe - 2021/1/26 5:53:00

手足口病自年以来,年平均报告病例数高达万例,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年或将迎来手足口病爆发的高峰年,我国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在此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儿家属做好防控准备!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二、什么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

肠道病*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71型(EV71)、柯萨奇病*A16型(CV-A16)、柯萨奇病*A6型(CV-A6)、柯萨奇病*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三、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

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四、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五、哪些人群容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几个有关手足口病的热点问题做出解答:

手足口病迎来高发期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局长毛群安重点提到,从我国近些年来手足口病爆发周期产生的趋势来看,整体呈现出隔年高发的特点,通俗来说就是隔一年就有一个高发。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年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已经达到2.8万例,是2月份的两倍以上。报告病例数据上升,预示着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毛群安预计,今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会高于去年,迎来高峰年。

预防手足口病,接种EV71疫苗是关键!

鉴于手足口病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多由EV71病*为主,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求各地加强EV71灭活疫苗接种指导,提高疫苗的接种率。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张静介绍,EV71疫苗是我国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疫苗,于年正式上市。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非常好,保护率达到95%,通过监测发现五年的持续保护率仍达到85%以上。EV71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非常经济的重要武器,值得向家长和社会大力推广。

接种疫苗最佳时间

手足口病发病特点显示,儿童在6月龄后发病率迅速升高,1岁儿童更是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张静建议,儿童接种EV71疫苗首剂时间应该在6月龄,然后间隔4周接种第2针,最好是在12月龄把这两针都打完,这样对孩子的保护作用非常好。

但就目前接种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尴尬,从疫苗年上市到目前近两年的时间,在一些地方接种率只有10%,高一点的达到50%,防控形势不容乐观,需要社会各界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儿童手足口病高发期即将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