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庆元家长注意3岁男孩连夜送医,竹签从嘴巴
TUhjnbcbe - 2021/2/4 17:21:00

如何预防手足口

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细菌和微生物大量滋生,病*也跟着活跃起来。根据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自4月份起,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步上升,进入春夏季高发季节,10月~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家长们可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了!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自年5月法定报告以来,每年报告病例数在百万例以上,给我国5岁及以下儿童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爸爸妈妈们掌握简单实用的预防及护理办法十分有必要,请收好!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诊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二.手足口临床表现

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

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庖,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部分病例无发热,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四、同一个孩子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绝大数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几率较低。

但因多种肠道病*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五、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71型(EV71)的单价疫苗,EV71疫苗是由我国自主研发,是目前全球唯一上市可用的疫苗。该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血清型引起的手足口病。

六、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七、居家或隔离治疗注意事项

?健康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医院就诊。

?居家消*: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剂消*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也要及时用含氯消*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做好隔离: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八、防手足口病,注意三大问题

手足口病发病时,手、足、臀部和口腔可能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庖内液体较少。皮疹可能有“四不像”的特点:不像蚊虫叮咬不会痒、不像牙龈疱疹也不疼、不像药物疹不会结疤、不像水痘不会结痂。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医院诊治。除了这些,人们对手足口病预防的认识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重婴幼儿防治,轻成人防护

很多人认为只有儿童才会感染手足口病,成年人不会被感染。但临床发现,成人也会感染,因成人免疫力较强,多为隐形感染,感染后既不发病,也没有任何症状。

?重肢体隔离,轻空气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人群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如牵手、拥抱、亲吻等,但患者说话或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也是危险传染源。

?重消杀灭,轻综合防治

很多家庭、学校将酒精等当做消*剂来使用。由于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传统的消*方式不能有效杀死这类肠道病*。

九、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轻症手足口病患者和伴有无菌性脑膜炎患者可完全康复。

伴有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并发症的重症患者可能会遗留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小脑功能障碍、神经发育迟缓、吞咽困难等后遗症。极少数危重症患者救治不及时可能出现死亡

温馨提示:五一节假期间,不要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诊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海滨幼儿园

年4月28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2/4 17:22:00

五一天气适宜

出门游玩的人也比比皆是

而在各大风景区的小吃摊

热狗烤肠多年来一直是当红小吃

尤其深受孩子喜欢

但君君(化名)的家人怎么也想不到

就是这么一根热狗

居然差点要了3岁孩子的命

3岁男孩拿着香肠竹签奔跑

不小心摔倒在地,竹签插入脑干

前天深夜,浙大儿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医院,为3岁男孩君君(化名)进行了手术。医院的样子,让人心疼,嘴上插着一根竹签,因为太痛不停地哭闹着。

竹签从何而来?这还得从他吃的一条热狗肠说起。前天下午四点多,君君肚子饿,家人给他买了一根热狗肠吃着,但没想到君君握着热狗肠的竹签,奔跑起来。结果一个腿软,君君摔倒在地,插着热狗肠的竹签直插入喉。家人见状,手忙脚乱把孩子送往浙大儿院滨江院区。

“医院后,先进行了CT检查,结果显示竹签插入脑干。为了更加准确掌握位置,又进行了磁共振检查。脑干是掌管人体呼吸循环的中枢,此处受伤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会昏迷。”沈志鹏说。

竹签从孩子口腔直入脑干

手术后,危险依旧存在

之后,沈志鹏立刻与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SICU(外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由于受伤情况特殊,医生对于防止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呼吸、脑干出血等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抢救预案。

晚上九点,手术开始。麻醉之后,沈志鹏小心取出竹签,并迅速寻找出血点,进行止血。而后,医生为君君进行伤口缝合后,送入SCIU观察。

沈志鹏表示:取异物的手术做过不少,但是这一小根竹签,直捣致命点,却是第一次碰到。竹签从孩子的口腔,穿咽后壁,经齿状突上方,插入脑干,非常危险。

“接下来,孩子还要闯过好几关。第一关就是感染关,因为竹签是插热狗肠的,竹签上细菌较多,很容易造成颅内感染;其次是脑干的损伤,脑干是人体重要的部位,此次竹签插入是否带来后遗症,还需要孩子苏醒后进行检查评估。”沈志鹏说。

类似事故频频发生

各位家长一定得注意了!

这并不是个案

近年来,类似的事故每年都会发生

在孩子喜欢吃的零食中,很多都是带竹签的

医生提醒

沈志鹏给家长敲响警钟:学龄前的儿童,严禁接触针状、条状锋利物体。

若孩子发生意外,家长应保持冷静,医院急救,切忌不可自行去强拔已插入的物体。万一在外面乱晃动插入物体,碰到哪根神经或者血管,会给孩子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对于年龄尚幼的孩子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他们

拿着竹签、牙签这样的尖锐硬物!

尤其切记不能让他们拿着到处跑!

对孩子来说,危险无处不在

庆元的家长们也要处处留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庆元家长注意3岁男孩连夜送医,竹签从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