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易出血复发的海绵状管瘤手术技术及疑难
TUhjnbcbe - 2021/3/10 12:20:00

近日,医院重症医学科利用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成功为一名46岁男性脑干出血病人开展了血肿穿刺引流术,此项医院在脑干出血治疗方面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重症医学科脑出血微创诊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术中穿刺前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CT提示脑干出血量约13毫升,入院时呈昏迷状态,瞳孔不等大,鼾式呼吸,病情紧急且危重,张少飞主任耐心地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意见一致后,决定给予手术治疗。张少飞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在科室医护的协助下,立即划线定位穿刺点,成功在ICU病房床旁实施了脑干血肿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

术中抽吸血肿

术后颅脑CT

手术成功后,ICU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

脑干出血大多是桥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多为基底动脉的桥脑支的破裂所致,出血量大于5ml即为大量出血,危及生命,无论是神经内科或者神经外科对于桥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都持悲观态度,术后往往效果不好,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一些神经病学教材上也往往写着“桥脑出血不适宜手术”。为了挽救一部分桥脑出血的患者,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介入颅脑出血清除技术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的医院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ICU等科室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的开发,为立体定向微创介入手术清除颅脑血肿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我院从十年前开始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也是由硬通道逐步过渡至软通道的广泛使用,并且使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已经6年多,在坚持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以最小的创伤、最短的时间内系统性、整体性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年6月,病区面积余平米,各种硬件设备配套齐全,为全县各种危重病人的生命支持及器官支持提供有力保障。科室成立以来陆续开展了多项技术包括:立体-定向软通道治疗脑出血(经额血肿长轴入路基底节出血穿刺、第三脑室穿刺、侧脑室额角穿刺、侧脑室三角区穿刺、第四脑室穿刺、丘脑血肿穿刺、小脑血肿穿刺、脑干血肿穿刺、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脑叶血肿穿刺等),腰大池穿刺脑脊液持续引流,人工气道的建立(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术、血液净化、肠内和肠外营养,机械通气技术、床旁支气管镜、床旁超声等等。

健康所系、性命依托

几年的艰辛发展,ICU已经成为医院重点专科,今年10月14日ICU张少飞主任作为新疆的ICU医生特邀参加了全国首届脑出血线上大会,作为代表在线上分享了两例脑出血病例的治疗经验,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供稿:医教科

编辑:万娜

初审:畅文华

终审:王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0 12:20:00
海绵状血管瘤是众多薄壁血管形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本质上是血管畸形,不是一种肿瘤,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和脊髓的任何部位,常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头痛、昏迷、偏瘫、癫痫等。该病变生长缓慢,无症状可随访观察,但出现出血等时,需要对症治疗,条件允许需要根治性手术全切,那手术策略是如何?哪些需要注意呢?

近年由于MRI的普及运?,?症状偶然发现的颅内海绵状?管瘤患者数量迅速增多。颅内海绵状?管瘤患者可分为单发组及多发颅内海绵状?管瘤组。对于颅内海绵状?管瘤患者是否需要?术治疗并?明确的指征。颅内单发、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做出?术治疗的决定是相当简单的——这些患者?术是有明确?术指征的,?术可以给患者带来益处。对于颅内多发海绵状?管瘤患者或?症状的患者做出是否需要?术治疗的决定较为困难,应以“病例为中?”,根据?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利与弊进?综合考虑。

从显微外科的?度来看,颅内海绵状?管瘤的?术切除是相对简单的。?先其容易明确诊断,其次颅内海绵状?管瘤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楚且?术过程中不易发?出?。然?,海绵状?管瘤也常常是最需要?术切除的病灶,尤其是那些靠近或位于功能区、脑?或髓质的病灶。颅内海绵状?管瘤?术最为困难的步骤是病灶的定位,因为绝?多数病灶直径很?(通常直径<2cm),且位于脑组织深部,仅少数病灶位置表浅,可以透过?层观察到。

海绵状血管瘤,图自
1
查看完整版本: 易出血复发的海绵状管瘤手术技术及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