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浙江之声”设为星标,更容易找到我们哦~
来源:浙江之声
记者:吴迪
通讯员:方序、王意菁
转载请注明来源
3月7日下午16点,在浙江大医院的脑重症医学科,49岁的患者陈航被推进手术室,静静的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场“告别手术”。
手术前,躺在病床上的他,就像睡着了一样。病床前,家人们在和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做最后的告别。尽管他们极力克制,却早已泣不成声。
//74岁的母亲和妻儿今天上午签下同意书,
至少能让6个人重获新生
//据了解,74岁母亲俞女士和陈航的妻儿在上午共同签下了器官捐献同意书。在家属的共同决策下,陈航捐献出一心、一肝、双肾,共四个大器官和一对眼角膜,至少能让6个人重获新生。
据浙大二院脑重症医学科胡颖红主任介绍:捐献者(陈航)为49岁的男性,杭州本地人。因“脑干出血”于年2月19日转入脑重症医学科,入科时已深昏迷,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
经全力抢救,病情无好转,目前经过临床评估,以及脑电图和脑血流检测确认,患者已判定为脑死亡,符合器官捐献条件。
经过新冠病*核酸检测,供体和受体均为阴性,浙大二院开启了这场生命接力。
//陈航的生命将在4名患者身上得以延续
//今天下午16点,陈航被推进手术室,医护人员摘除器官前后都为他深深鞠了一躬。随后,4台器官移植在浙大二院两个院区同时展开,完成生命的交接仪式。
董爱强心脏移植团队为一位37岁男性,进行心脏移植手术。这是父母眼中非常优秀的儿子,10多年心脏病史,目前严重心衰,病入膏肓,双下肢极度水肿,大象腿一般粗,严重腹水,如怀胎十月,上半身皮包骨头,药物治疗已到尽头,如不移植,生存日子屈指可数。记者从浙大二院获悉,3月7日晚间,心脏移植顺利完成。
王伟林肝移植团队中的严盛教授等,将为一个47多岁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手术。肖家全肾移植团队为一位48岁、一位68岁患者进行肾脏移植手术。这两位都是尿*症患者,依靠血透,维持生命。
//“我先生也支持器官捐献。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竟然来的特别快”
//记者了解到,陈航母亲俞女士今年74岁,夫人陈女士是一名兽医,他们有一个还在上大学的儿子。
2月17日,陈航在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行走不稳,这让有专业医学背景的妻子陈女士意识到了不对劲,医院城东分院院长,她觉得可能是脑卒中。
很快,陈女士叫了救护车将丈夫送到了浙大二院,收住神经内科病房。经一系列积极抢救,病情还是进展了,头颅CT提示“脑干出血”。很快,神经内科将深度昏迷的陈航紧急气管插管后转入脑重症监护室。
出血的位置在脑干区域,这个部位掌管了人的中枢神经,附近神经密布。冲击而出的血液使脑神经功能丧失。从那时起,他便一直在沉睡中,脑电波平坦,脑血流消失,专家判定进入脑死亡状态。
尽管不愿意面对,但妻子陈女士深知丈夫已是凶多吉少。脑干部位发生大出血,即便极力抢救,预后情况也将非常差。
在丈夫昏迷的两三天后,陈女士有了器官捐献的想法。她主动联系了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管理中心。
“曾经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们夫妻俩和朋友们讨论过有关身后事的话题,大家对于器官捐献都有非常开明的态度,我先生也曾支持器官捐献。只是没想到,这一天竟然来的特别快。”陈女士小声抽泣地说。
俞女士说,两个月前她的老伴刚去世,现在又要再度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俞女士嘴里一直喊着“我儿子这么年轻,走的太可惜了”。
在母亲眼里,陈航是个孝顺的儿子。“家人也算替陈航完成了他生前的心愿了。就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我儿子生命延续下去,看到别人能够因此而健康的活着,我们也挺开心的。”
“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跟陈航家人做过思想沟通,出乎意外的是,老人家对器官捐献的决定非常支持,而且对器官捐献的理解也特别深刻。而正值大学一年级的儿子尽管很悲伤,但他也非常理解妈妈的决定。让我对他们一家人产生了崇高的敬意。”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严磊说。
陈航,一路走好!
感谢你们无私的大爱!
往期更多资讯回顾明天起天气大变
回浙江前的一次聚餐,武汉女老师和闺蜜双双确诊;闺蜜病逝,她在负压病房度过个小时,如今康复出院
别买了!
快删掉!浙江已经有人中招!
破万!
痛心!天降砖块,浙江14月龄宝宝被砸…又一起高空坠物悲剧
小编邀你收藏浙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