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手足口,一个冷门但非常重要的知识,很多麻
TUhjnbcbe - 2021/6/15 0:51:00

最近疾控中心预警,手足口病已经进入高发期。手足口这个听得多、说得多、见得多的传染病,很多粑粑麻麻都觉得自己很了解了对吧?要不要挑战一下这个问题↓↓↓

手足口病,它究竟是神马?请选择()

A手足口时手脚会长红点,所以源头是皮肤病。

B手足口时口腔会长“痘痘”,所以它本质是一种严重的口腔溃疡。

C得了手足口后会发烧,所以它是跟感冒类似的上呼吸道感染。

D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手足口是一种肠道病*。

提示:不确定的麻麻可以瞄一眼手足口特征

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部分病例无发热)。

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挑战时间到!!!

各位粑粑麻麻,你们选择了神马呢?

虽然手足口的病征集中在发热、手足口出现“红点点”、咽喉痛……看似和肠道一点关系都木有。

但!

实际上!

手足口病确确实实是由“肠道病*”引起的。

所以正确答案是——“D”!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所致的儿童期急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主要为柯萨奇病*A组16型和肠道病*71型[1]。

既然这个病的病原体本质是一种“肠道病*”,那它的预防和治疗,当然少不了和宝宝的肠道有关啦!

关于肠道的2个健康真相

①肠道粘膜是抵御病*的前线

肠道粘膜是病*人侵和繁殖的主要场所,肠道粘膜及其定植的肠道菌群,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人侵的最重要的屏障之一[2]。肠道菌群不仅能增强肠道粘膜的屏障功能,还有预防肠道感染的能力。

②“细菌”并不都是坏东西

肠道中不仅仅有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还有与它制衡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相互制衡下,才能维持肠道内微生态的动态平衡。否则,如果肠道菌群结构失衡,会造成肠上皮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有益的细菌”真的能“抵御”手足口?

说起有益的细菌,相信各位粑粑麻麻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益生菌。但大部分人对益生菌的印象,都只是和“拉肚子”“便秘”挂钩,怎么又和“手足口”有关呢?

有数据有真相!

专家们分别选取了2~5岁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名和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50名,针对他们的便便中的细菌进行对比。

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益生菌有作为!

从实验数据结果发现,手足口重症患儿肠道菌群存在紊乱情况,表现为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数量显著增高,疾病初期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数量较低,同时伴随肠道粘膜通透性改变。

有研究表明:益生菌能促进sIgA抗体分泌,对抗细菌病*,并与肠道菌群和肠道免疫细胞共同构建坚强的肠道免疫防线,还可促进Th1/Th2免疫应答,调节儿童免疫力[4]。

益生菌品牌众多,送你3个挑选TIPS

1、看菌数:如果益生菌摄入数量过少,可能达不到期望的效果。

2、看活性:只有“活”的益生菌才能起到健康作用。

3、看口碑:益生菌作为宝宝长期入口的保健品,自然是要选择大厂商出品的。

宝宝患上手足口

除了益生菌“救驾”,还要特别注意这3点!

首先,各位粑粑麻麻不用谈“病”色变,其实一般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若宝宝不幸中招,常规动作不外乎就是遵医嘱按时吃药、适当补充益生菌、饮食清淡易消化等等,一般经过7-10天左右就可以完全康复。

但有3点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必须特别提醒一下:

●密切留意宝宝情况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发展为重症,医院就诊[3]。

●注意做好居家消*

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剂消*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3]。

●注意做好隔离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3]。

新老包装随机发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第8版

[2]苏宇飞,陈镜,王列,文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和肠粘膜通透性的相关研究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址: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足口,一个冷门但非常重要的知识,很多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