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多吃鱼好,吃鱼会变聪明”。小编告诉你,长辈们没有骗你,吃鱼真的会变聪明!
吃鱼好处多
吃鱼好处主要来源于这些方面:
1优质蛋白含量高鱼的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如:*鱼含17.6%、带鱼含18.1%、鲫鱼含13%……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约有87%-98%都会被人体吸收。
而蛋白质是脑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脑干重量的30%—35%,是脑细胞产生兴奋和抑制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对于记忆、语言、思维、运动、神经传导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其还富含了钙、钾、硒等无机盐,维生素A、D、B族等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都是人体必需营养元素。
2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鱼肉中脂肪含量较少,且所含脂肪比其他肉类都要优秀,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尤其是被称为“脑*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
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EPA是二十碳五烯酸,二者都属于Ω-3脂肪酸,功效稍有差别:
①DHA——健脑益智、改善视力其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成分,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占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例则高达50%!
此外,DHA可以促进神经网络形成,使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信息速度加快,并能对伤亡脑细胞起到明显修复作用,从而增进大脑细胞发育。
②EPA——护血管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起到清洁血液的功效,并能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进而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吃鱼需避免的误区
吃鱼虽好,但是吃不对不但不能获益,反而可能造成伤害~
1叫鱼却不是“鱼”有些虽然带有“鱼”字,像鱿鱼、章鱼、墨鱼等,其实它们并不属于鱼类,都是软体动物。
这些软体动物虽然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但是胆固醇含量稍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该减少或避免食用!
2深海鱼不一定就比淡水鱼好深海里光照弱、水压高、温度低,因此,含有的DHA和EPA含量普遍非常高,相对而言价格也比较昂贵,但其实有些淡水鱼DHA含量也不低,比如鲈鱼的。
要注意的是:一般深海鱼含有的嘌呤比河鱼高得多,长期过多食用,会增加尿酸代谢压力,甚至高尿酸风险;而且深海鱼的碘含量也相对较高,甲亢等甲状腺疾病患者也不适宜食用。
健康人群最好两种鱼交替吃,一周吃2-3次鱼,每次克左右。
提示:选择海水鱼时,应尽量选择草食性鱼,如:金枪鱼、三文鱼等,因为此类鱼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要小于肉食性海水鱼。
在选择淡水鱼时,一定要是鲜活完整的鱼,现杀后放冰箱静置2~3个小时,口感更好。
3鱼不能完全代替红肉很多人只吃鱼肉、虾肉,不吃红肉(如猪肉、羊肉)。要知道,红肉所提供的能量是鱼肉无法企及的,特别是鱼肉中铁质的含量远不如红肉。
健康的做法是:以鱼肉、鸡肉等白肉略多,约每日摄入75-g;红肉略少,约每日50-75g,相互搭配吃,保证营养平衡。
4鱼肉虽好,但有些部位吃不得鱼胆易致中*。鱼胆中含有胆酸、氢氰酸等有*化合物,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而且不管生吃、熟吃还是泡酒,有*成分都不会被轻易破坏。
所以在清理鱼内脏时,一定要摘除鱼胆。如果不慎弄破,一定要充分清洗干净。此外,鱼籽的胆固醇含量较高,肥胖、三高等人群要少吃。
5也不是人人适合吃鱼,四类人要少吃*鱼、虾、贝类都含有嘌呤,痛风患者、高尿酸患者最好少吃,特别是急性发病期,要忌口;
*鱼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会抑制血小板凝集,对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来说,不利于病情恢复。
*有肝功能障碍者,肝脏生成凝血因子减少,往往有出血倾向,尽量少吃鱼。
*鱼、虾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组胺,正常情况下,人体会分泌抑制组胺活性的物质——单胺氧化酶,但当服用痢特灵等抗菌药、优降宁等降压药时,会抑制单胺氧化酶,导致组胺的堆积,易诱发头晕、头痛、心慌、荨麻疹等不适症状。
更多知识
为什么有人吃不胖?有人喝水都胖?差距在于……四招教你养成“易瘦体质”
大米淘洗几遍合适?淘米水也别浪费了,去油污、去腥味…
吃辣到底健不健康?掌握方法,辣椒也能强体质、护血管、助长寿~
红薯、土豆靠边站!健脾胃,它才是真正的“高手”,天天吃都没问题!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抽华为手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