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将健康体检作为识别和预防疾病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疾病隐患。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在门诊、日常咨询或是病房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中老年群体,对于化验单中那些上升的箭头,体检报告中发现的颈动脉斑块感到紧张害怕,担心自己会得脑卒中。
何谓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是导致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的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四高”特点,防控形势严峻。那么在体检报告繁多的各项指标里,哪些需要特别留意呢?
01
体检报告中和脑卒中相关的指标1、血压高血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是脑中风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数据显示,我国罹患高血压的患者已经超过2.7亿,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首要的是血压控制,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除了药物降压治疗外,治疗也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2、心律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心房颤动的患者易在心脏形成血栓。而血栓如果脱落随着血流移动到脑血管中发生堵塞,则形成脑梗死。
国外研究发现:心房颤动可以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4~5倍。心房颤动病人脑血管病发生率达12.1%,明显高于没有房颤疾病人群的2.3%。所以,当体检发现心电图提示有异常,特别是心房颤动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心内科进一步诊治,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医生的医嘱定期检查,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
3、血脂以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血脂代谢紊乱,是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极为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元凶”,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形成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反,高密度脂蛋白(HDL)则被称为“好”胆固醇,这种脂蛋白会降低血液里的胆固醇,运往肝脏清除,其对于我们血管的作用就像清扫车,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4、血糖糖尿病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1.5-3倍。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时间较非糖尿病人群提早10-20年。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不良者较血糖控制良好者的卒中发病率增高3倍。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其病死率、致残率都较高,而且恢复缓慢。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黏度增高,这也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因素。
5、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子,特别是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对于营养性因素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同时补充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12的活性辅酶形式)、维生素B6,三者有显著协同效应,效果优于单纯补充叶酸。一般1个月以后会有好转,需要定期复查。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是人体必需营养,可以长期适量服用。
因为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也可以通过饮食获取,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饮食调整很有必要。平时适当多吃绿叶蔬菜、水果、糙米、全麦等粗粮、动物肝脏和肾脏等。
6体重肥胖的人身体常处于一种代谢紊乱和慢性炎症状态,与常说的“三高”互为因果,促进动脉硬化发生,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老百姓有句话叫:“胖人多中风”,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肥胖人群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而且常常合并血脂异常,所以很容易发生脑卒中。
02
体检指标异常怎么办?1、颈动脉超声筛查如果你的上述指标异常占了3个以上,就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需要尽快接受颈动脉超声筛查。
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颈动脉就是全身动脉的一个窗口。颈动脉血管壁上如有斑块形成,就会逐渐形成狭窄,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如果斑块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阻塞脑动脉血管,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导致失语、偏瘫或死亡。如果彩超提示“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内膜毛糙”等问题,表明您已存在了动脉硬化的问题,需至神经内科门诊进一步诊治。
2、经颅多普勒(TCD)作为国家卫计委认定的缺血性脑卒中筛查首选和必选的筛查手段之一,通过对颅内外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形态、搏动指数等指标及与压颈试验相结合,对于颈部、颅内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诊断和侧支循环的评估具有无创、准确、价廉、便于随诊等特点。
3、头颅CT头颅CT是通过CT对颅脑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可用于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以及脑积水、脑萎缩、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的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头部CT对脑出血诊断具有优越性,会即刻出现高密度病灶,是急性期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
24小时之内的脑梗死头部CT可能是正常的,另外头部CT对于脑干、小脑等部位,可能会显示不清,对于微小梗死灶和位置特殊的病灶,CT诊断的敏感性较低。
4、头颅MRI与MRA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可以提供三维成像,对人体没有放射性损害。MRI与CT检查相比对于微小病灶的检查更具有优势,其主要原因是MRI的空间分辨率更高,梗死灶的位置和大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表现。
头颅MRA主要是进行核磁的脑血管检查,可以对脑部血管动脉硬化程度、血管狭窄程度、是否有动脉瘤以及血管畸形做一个初步的评估。
脑卒中可防可控,对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与复发率,愿您和您的家人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提高脑卒中防治知晓率,科学预防脑卒中,我们神经内科诊疗团队一直在努力!
作者简介
杨寻,硕士研究生,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认知障碍、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疑难罕见疾病。科室联系-/-科室简介医院神经内科团队
医院神经内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漯河市重点专科,漯河市创新型科技团队、缺血性脑卒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神经内科亚专科齐全,设置有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神经重症与神经介入、癫痫与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眩晕、神经感染与免疫、周围神经病、脊髓病变、疑难罕见病等专业学组。拥有病床张,科室共有医护人员7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漯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医师24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6人,护理人员50人。
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取栓、颈内及颅内动脉支架成型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及复杂动脉瘤的处理,在规范化治疗癫痫、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神经系统感染、痴呆、神经肌肉疾病、眩晕、周围神经病及脱髓鞘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常规进行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脑血管病精准用药指导、心理量表测评、高压氧治疗。发表SCI论文3篇,国家级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10部,获市科技成果奖6项,发明专利9项,主持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10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卒中学会、“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
◆◆◆◆◆
文章
文章:杨寻
编辑:杨寻
审核:郑春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