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争分夺秒,卒中绿色通道为生命跑出ldq
TUhjnbcbe - 2022/5/14 13:48:00

5月1日中午,有两年高血压病史的35岁市民张金(化名)突然感到右手不听使唤了,休息了1个小时后,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善。“难道年纪轻轻,我就得了绝症?”张金在家人的陪伴医院医院就诊。让他没想到的是,医护人员一听他的描述,立刻安排他进入了卒中绿色通道。因为救治及时,他的症状很快好转。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金抢救时间窗为4.5小时。用“时间就是大脑”来形容抢救脑卒中患者对时间和速度的要求并不为过。为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效率,卒中绿色通道成为一种通用模式。何为卒中绿色通道?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5月4日,记者医院医院(以下简称医院)进行了采访。

一条通往生命希望的通道

“滴嘟滴嘟……”5月4日,一辆救护车驶入了医院急诊科。车还未停稳,医护人员就已经等在了门口。值班医师迅速询问患者病情,查体后启动卒中绿色通道,护士迅速测血压、抽血,全程陪同检查,医师简明扼要地向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开始用药……

这样的情景是发生在卒中绿色通道内最普通的场景。卒中绿色通道,医院为抢救卒中患者,融合多学科资源、优化流程而形成的快速、便捷的响应体系,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患者到来后,可按照既定的方案对患者实施最快的治疗。

自年医院卒中绿色通道开通以来,该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院前急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药房、手术室、导管室等科室的医护人员配合日益默契。

医院的脑卒中患者,值班医师会根据病情、病程判断其是否需要进入卒中绿色通道;对拨打的脑卒中患者,医院会派医师跟随5G移动CT救护车前往。对于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为节约时间,护士会一对一全程陪同检查。医师会根据病情为患者安排溶栓或取栓治疗。随后,有专门的医师负责用药后的观察或手术。这样一条“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溶栓—急诊手术取栓”的通道,争分夺秒抢救患者,让患者尽可能恢复发病前的身体功能。年,医院溶栓近例、取栓余例,脑卒中救治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因为该模式行之有效,年,国家脑防委在中国脑卒中大会上举办“区域性卒中防治网络建设论坛”,医院推广脑卒中救治的“聊城模式”,医院前来取经。

为患者“抢”出6分钟

节约一切时间,将每一秒用到最关键的地方,医院围绕提高救治速度不断优化流程,将DNT时间(脑卒中患者从入院至实施静脉溶栓时间)从原来的40分钟压缩到34分钟,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60分钟。

“别小看这6分钟,每一分钟对脑神经的损害都是不可逆的。”医院急诊科主任刘卫东从事脑卒中急救工作多年,在他看来,抢回来的每一分钟,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为缩短DNT时间,医院从提升运转速度和加大宣教力度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加卒中绿色通道医护人员数量,实施医师24小时轮班制,确保医师能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并利用“卒中地图”App记录每一步操作时间,以优化治疗过程;另一方面,医院通过外出义诊、媒体等,让市民了解脑卒中知识、学会识别脑卒中症状。

医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和高危患者经过救治,转危为安。前不久,67岁的王秀兰(化名)因为脑干梗塞导致下肢无力,到达医院时,距离其发病已过去了3小时,医师迅速为其评估、用药。如今,王秀兰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将医院“搬”到患者家门口

年,医院在全国率先引进了5G移动CT救护车,将医院“搬”到患者家门口,实现了上车即入院。

?

5G移动CT卒中救护车实现了上车即入院

85岁的王林明(化名)就是5G移动CT救护车受益者之一。4月27日晚7时50分,家人发现他说话很不流畅、左侧肢体活动无力,随即拨打了急救电话。5G移动CT救护车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现场。晚8时20分,老人进入移动CT车,医师和护士用车载CT为老人进行了检查,确认老人病情符合溶栓指征,在车上为老人进行溶栓。此时,老人的病情信息、影像学资料直接被上传至急诊科大屏幕和手机App上,医院的高年资医师便可利用这些资料为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和指导。随后,救护车一路疾驰,晚9时15分,医院进入卒中绿色通道,完善了其他检查,并继续溶栓,用药结束后,老人的症状基本消失了。

目前,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与医院实时联动,在疑似脑卒中患者拨打急救电话后,如果患者发病在4.5小时内、所在位置距离医院车程2小时内,就会优先派出5G移动CT救护车。此外,医院还将这辆车开到义诊现场,方便有需求的群众直接登车拍片,加深大家对脑血管和脑卒中的认识。

推荐阅读:88岁老人突发脑卒中……医院医院高超技术助其痊愈医院医院与市指挥调度中心实时联动——5G移动CT救护车“一呼即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争分夺秒,卒中绿色通道为生命跑出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