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高血压未规律服药
50岁的*先生是清远人。3月初,家人发现*先生说话有点含糊不清,而且观察到他的右侧肢体好像使不上劲,休息了也没有改善,医院检查。外院检查结果提示左侧基底节脑出血。
患者入院时,呈嗜睡状态、语言含糊不清、口角歪斜,右侧肢体活动受限,肌力3级(正常人肌力为5级)。我院颅脑CT复查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我院神经外三科主任金鑫了解到患者在几年前曾查出高血压。“他吃了两天药后,自己复查血压正常,便以为没事了,就没再吃药。”家属描述道。而检查提示患者的高血压达到3级,属于高危级,且患者还有高脂血症。
结合病史、检查结果以及症状、体征,排除手术禁忌症后,神经外三科团队在导航引导下行经神经内镜左侧基底节血肿清除术。手术后,*先生恢复良好,出院查体提示右侧肢体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能够自行下床活动。突发脑出血昏迷与*先生一样,家住花都区57岁的梁先生也是一名高血压患者,但相比之下,他的情况就更危急了。4月1日晚上,梁先生突发脑出血,被发现昏迷在家。经过保守治疗后,仍昏迷不醒。12个小时后,梁先生被送到我院。入院时神志模糊,右侧肢体肌力仅1级。CT检查提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一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金鑫立即带领团队为患者在神经内镜下行血肿清除术,以降低颅内压力,减少脑细胞坏死,与“死神”抢时间。由于手术及时,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神志逐渐恢复清醒。出院查体,梁先生右侧肢体肌力恢复到4级,能够缓慢行走。
一觉醒来一侧身体无法动弹
42岁的卫先生也是因为脑出血入院。入院时,影像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脑疝形成。当时他已左侧偏瘫、呈昏睡状态,情况危急。
据家属描述,卫先生在早上醒来时发现左侧的肢体无法动弹,他还以为自己睡姿不对,又睡了一下“回笼觉”,之后便没再醒来。金鑫在追问病史时,家属都否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实则患者血压最高超过mmHg(正常成年人收缩压:90-mmHg),高血压达到3级,胆固醇也明显偏高!
急诊接受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卫先生慢慢恢复意识,能够正常对话,出院时左侧肢体肌力已恢复到3级,在他人的搀扶下能够缓慢行走。
脑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畸形出血、脑外伤及肿瘤卒中等。“在所有脑出血患者中,高血压脑出血占到50%以上。”金鑫介绍,脑血管相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结构不同,血管壁本身比较薄,而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壁本身更脆弱。当情绪激动、天气寒冷、用力排便等使血压骤升时,本身硬化、薄弱的血管更容易破裂,增加了脑出血的发生率。在此,金鑫提醒,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要管理好血压,高血压病史患者应遵医嘱长期用药,定期监测血压。
专家简介
陆永建
医院大外科首席专家兼神经外二科、神经外三科主任导师、主任医师、教授
曾任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医院首席教授,曾任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州市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薛庆澄教授并获医学硕士学位。年由国家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国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研修脑神经外科学一年。年到广州医院工作。年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外科学习半年。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4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肿瘤、脑血管病、脊髓和颅神经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
曾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70多篇。担任《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金鑫
医院神经外三科科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青年医师专业组组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小儿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毕业于医院,师从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罗毅男教授。从事神经外科及颅内肿瘤临床诊疗工作20余年,致力于显微神经外科研究,在脑肿瘤、三叉神经痛、脑外伤、血管畸形、颈动脉狭窄、面肌痉挛等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现代神经外科微创技术开展脑室镜下治疗脑积水、脑室囊肿、垂体腺瘤等疾病,在颅底肿瘤治疗、功能神经外科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完成广东省自然课题及市课题各1项,参与编写论著1部,完成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扫码添加金鑫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