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1
快速适应环境,融入团队
包括快速打通科室人际关系:科室上下级医师的情况、分组情况、带教老师所在组的人员情况(提前做一些了解)、了解科室床位分配与管理方式、科室值班安排情况、医院HIS系统、影像系统的操作流程、掌握手术相关文件的书写及常见手术的流程、注意事项。为快速融入团队、辅助带教老师工作及能够尽快参加手术做准备!
经验分享2
多干活、干好活
适应环境融入团队以后,接下来就是积极参与科室工作,为老师分担工作任务,收病人、办出院、书写病历、参加值班、各种跑腿......每位老师都喜欢爱干活的学生,不仅能加深师生感情,还能让老师主动教学,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多干活还要干好活,让老师尽快对我们放手,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掌握手术技巧,快速成长。
经验分享3
从上到下,从简单到复杂
先跟下级医师学起,他们会把他们刚刚经历的学习经验和总结的精华分享给我们,会使我们快速成长,虽然都是些简单的技巧、表面的知识,但是这些是这项技术的基础。从简单的学起,水到渠成,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从浅入深地掌握我们想学的技术。
经验分享4
不放弃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们去进修学习,医院,基本都是地区或者国医院,从学术到临床,从专科到亚专业,都是顶尖的,医院从上到下都充斥着学习氛围,医院,都有各种我们学习的机会。包括院内的学习班、线上线下的讲座、科内的病例讨论、文献分享、查房时的主任的病情分析等等,都是我们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我们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全方面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和眼界。
经验分享5
拓展学习渠道
我们去进修,基本都会进入到一种规律的生活工作状态,空闲的时间也会相对比较固定和规律,所以我们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时间,积极地去阅读所学专业的相关书籍、浏览一些精品APP。书籍我建议可以参考带教老师的建议,别自己胡乱去买。APP也可以听取专家老师的建议,一个比较全面的APP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多为视频、讲座、PPT的形式,多为系列的讲座,对于我们开拓视野、巩固专业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经验分享6
学习之余还要善于总结
进修学习时,在查房时、学术会议上会涉及很多知识点,尤其是那些专家老师,很多都会毫无保留的给我们讲解很多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他们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现场用笔写基本来不及,所以我建议可以用手机录下来,然后再去总结,利用手机备忘录或者其他形式记录下来。还有一个“病历夹”APP,可以快速保存病历及影像资料,是临床病例总结的好工具,强烈推荐!
我院脑病四科刘武刚副主任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医院进修学习,进修期间总结了各项学习技巧和方法,现分享给大家,新入职人员、学生、外出进修人员可参考刘大夫的学习方法,在今后学习过程中希望大家从中受到启示,学有所成、成为行业精英,预祝每位孜孜学者都能满载而归,医院辉煌!图文:刘武刚王永红
脑病四科简介
科室简介
我科组建于年,现有医师5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护士1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护士3人。现开设固定床位35张。我科拥有国内先进技术及国内先进的医疗设备:美国GE大型数字血管减影机,蔡司手术显微镜、蛇牌双极电凝,数台多参数监护仪及中心监护系统。
科室特色治疗
一、脑外伤(包括各种类型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凹陷骨折及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胶质瘤,脑膜肿瘤、脑积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
二、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支架、动脉瘤夹闭、栓塞,血管搭桥治疗烟雾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及脑干出血的精准微创手术治疗。
三、自年5月以来,张志民主任率先开展我县首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填补了我县空白。
四、我医院,医院医院长期协作,在疑难高危重症的诊治方面在县内处于领先地位。
科主任简介
张志民脑病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年先医院,医院,沈阳中国医大附院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北京、天津、昆明等国内省内学术会议。专业特长:熟练掌握各型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脑肿瘤、高血压脑出血,脑室腹腔分流、动脉瘤夹闭,颈动脉内膜剥脱,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作者简介
刘武刚脑病四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医院进修,熟悉掌握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年于中国医院血管外科参加佟志勇教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长期培训班”。专业特长:从事神经外科17年,医院进修学习,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及显微外科技术,对各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颅内肿瘤、高血压脑出血、颈动脉内膜剥脱等手术治疗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医院已开通网上预约挂号、查询核酸报告功能
点击上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