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发病率为60-80万人/10万人口/年,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
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包括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镰状细胞贫血病)、梗死后出血等,高危因素有高血压(HTN)、糖尿病(DM)、高血脂、TIA反复发作、吸烟、饮酒史、心脏疾病、肥胖、久坐生活方式等。
1、神志清楚,能进食并无咳嗽,咽下无困难者应给软质消化,低糖、低脂、高蛋白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进食过饱及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强的食物。
2、昏迷不能进食病人,鼻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一般在病后2-3天病情稳定后进行准备注射胃管的食物,先应该高温消*,食物温度宜在37-40℃,成人24小时的液体需要一般不低于毫升,配好的食物可分4-6次,每隔3-4小时注入-毫升。在注入时切忌太快,以免引起呕吐,特殊情况下,如夏天出汗多,高热,则每天增补液体-毫升,进食时以及进食后30分钟内抬高床头防止食物反流。
1、不推荐常规吸氧,但有下列情况:如血氧饱和度低于94%、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胸闷等,给予鼻导管吸氧,必要时改面罩吸氧。
2、协助翻身、拍背(无禁忌时),鼓励做有效的咳嗽咳痰。对年老体弱无力咳嗽咳痰、昏迷、舌根后坠者,床边备负压吸引装置,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幵护理常规护理。
3、卧床病人,每日作腹部环形按摩,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时作肛门牵拉反射性排便,或遵医嘱给润滑剂和缓泻药,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卫生。
4、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肢体向心性按摩一日1~2次。进行肢体关节全范围被动运动,每天2~3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3~5次。
5、心理指导: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指导,缓解患者缺乏沟通的焦虑情绪,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情绪,生活上多给予帮助,解除其心理顾虑,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及家属的联系,让家属配合我们一起帮助和克服不良情绪,使患者的焦虑等情感得到有效控制。
6、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4)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7、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8、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1)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2)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
9、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出院指导应指导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二便通畅,饮食清淡,按时服药。定期查血压。了解血压情况防止再出血,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继续功能锻炼,最好有专人陪护,定期复查,与医院医生保持联系。
1、疾病预防指导指导病人尽量避免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各项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体力或脑力的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过猛;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持大便通畅。家属应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鼓励和督促病人坚持锻炼,增强自我照顾能力。
2、病情监测:告知病人和家属关于疾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害因素和防治原则,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血压方法和对疾病早期表现的识别,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或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肢体麻木、乏力或语言交流困难等症状,及时就医。
3、康复指导:教会病人和家属自我护理的方法和康复训练技巧,如向健侧和患侧的翻身训练、桥式运动等肢体功能训练及语言和感觉功能训练的方法,使病人和家属认识到坚持主动或被动康复训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