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4日讯近日,山东省委表彰了一批山东省优秀共产*员、山东省优秀*务工作者和山东省先进基层*组织。其中,章丘区有4名同志和2个基层*组织受到表彰。
他是最美逆行英雄为每一个生命全力以赴
——记山东省优秀共产*员李锋
面对汹涌疫情,有人犹疑彷徨,而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面对死亡威胁,有人选择从灾难中心逃离,而他选择朝着相反方向“逆行”驰援;舍生忘死,不负重托,毫无畏惧地投入防控救治,交出疫情大考中医务人员最优答卷;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重症医学科,忠诚履行健康卫士职责,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章丘首位援鄂医疗队员、优秀共产*员——李锋。
工作多年,他先后被评为济南市疫情工作“身边好人”、新时代“最美逆行者”、济南市抗疫榜样、“战疫英雄”、攻坚克难优秀共产*员、章丘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章丘十大杰出青年。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在抗疫一线的舍生忘死与辛苦付出,是*和人民的肯定和认可,而李锋说,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不忘初心、护佑生命的道路漫长艰辛,一切才刚刚开始,必须要慎始如终。
逆行出征
在抗疫一线淬炼初心
亥子之交,岁末年初,浓浓的年味被突发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淡,迅猛发展的疫情,把医务工作者推向疫情防控第一线。年1月28日,大年初四,悄悄给做完心脏支架手术不久的父亲买好药,简单跟妻子和女儿交待了几句,匆忙赶往机场,作为山东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李锋飞赴湖北抗疫一线。
初到*冈,李锋和队友们的工作是集中管理发热患者,而病房是由学生公寓临时改造。去之前他们想到工作条件会很差,但是当真正进到里面后才发现,现实给了他们狠狠一击。1-7层的“病房”全靠走路上下,刚穿上厚厚防护服,走平地尚且吃力,爬楼梯对他们来说成了第一道考验。虽然当地气温不高,但在一楼和七楼间来回穿梭,一会儿功夫身上就出汗了,防护服不透风,汗水冷凝挂在皮肤上,冷热交替、时不时伴随着一身大汗和一阵冷战,队员们的身体和心理都经受着严峻考验。
因疫情工作需要,李锋和队友于2月2日转战*冈版“小汤山”——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奋战期间发生了很多让李锋终生难忘的感人故事,一些反复发生的场景也成为生命中重要的一幕幕刻进他的记忆——自己和战友们被护目镜和口罩压得变了形的脸、每次脱下防护服后全身湿透的洗手衣、一双双被消*液浸泡后发白发皱的手,换来的是一张张出院患者满是笑容的脸……
2月14日,李锋和队友们接到新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全队人员接到命令后,经过24小时艰苦努力,新建18张床位的重症病房开始接收病人,大家在生死时速中跑出了“山东速度”,交出了“山东答卷”。而李锋也以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赢得了同事尊敬和患者信任,在抗击疫情战斗中、在日常医疗救治工作中展现了山东援鄂医疗队“勇于担当、敢打必胜”的风采,谱写了一曲健康卫士之歌。
不负信任
在救死扶伤中担当使命
“我们充分相信你们,我医院!”当李锋把患者程大爷病情做了详细交代并告知可能不良后果后,换来的是患者家属充分的肯定和信任。作为一名重症医学工作者,李锋扎根重症医学专业15个年头,是一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ICU战士,时刻奔忙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患者程大爷,79岁,因突发意识不清2小时,于年11月29日入院,颅脑CT示脑干出血,而这是老人第三次脑出血入院。入院第二天,程大爷病情进展加重,复查脑出血体积增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呼吸不畅,血氧饱和度85%左右,同时下达病危通知书。李锋带领团队在缜密分析后,为其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治疗方案,各项抢救工作紧张有序展开,24小时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吸净痰液,每两个小时协助翻身拍背……经过20个昼夜细心治疗守护,程大爷病情逐渐稳定下来,自主呼吸平稳,成功脱离呼吸机,转入康复医学科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
说起自己的专业,李锋脱口而出三个词——自豪、喜欢、骄傲。“在这个岗位上奋战了15年,每当看到一个个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有时候自己都会跑到没人的地方傻笑一下。”
李锋说,选择重症医学这个学科,就是因为它处于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这里最接近死亡的威胁,也最接近生的希望,病人和家属把生命交到我们手中,这是信任更是责任,在他们绝望之时,我们不负信任,选择用医者和共产*员的初心守护“生命之光”。
无悔付出
在全心坚守中不断提升
大学毕业走进重症医学科已经15年,李锋早已经习医院里也有点神秘的科室。人们常说,ICU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因为这里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站。李锋和伙伴们总是每天早来晚走,节假日也不休息,干劲十足。敬畏生命、不言放弃,正是ICU医护人员的坚持;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随时奔忙在抢救患者的路上,这就是重症医学科的坚守。他说,这来自医者的责任,更是共产*员的坚守,而一切都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坚守抗疫一线,与病魔面对面的54天,堪比一次严酷、严格、系统的培训。“在生死危机时刻得到的教训,积累的经验,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无疑也提升了我的业务能力。”李锋说。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科室的业务水平提升,李锋不断创新,勇于尝试,在一个个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探索新方法,开展新技术。他利用晨会、业务学习、专科培训等一切机会,把自己在抗疫前线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同事。尤其是对年轻同志,大到患者的救治方案、抢救措施,小到呼吸机参数、翻身拍背次数,他面对面指导、手把手带教,在提升自我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让年轻同志和自己一起成长。
从3月底开始,李锋又临危受命,组建新冠病*疫苗接种医疗保障组,并担任组长,带领16名医疗人员负责医联体单位12个接种点的医疗保障任务。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他又一次奔波在了疫情防控一线上,胸前的*徽也愈加闪亮……(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