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切都是可以标价的
TUhjnbcbe - 2022/11/19 22:01:00
环孢菌素胶囊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9294.html

这是同德大叔第13篇原创文章

大家好,欢迎链接同德大叔,我们一起进步,共同迈进财富自由之路。

今天想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个人到底值多少钱?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般惆怅。

前几年,我师兄的项目组,有个同事,在出差的途中,心源性心脏病发作,去世了。

很年轻,三十出头,家中独子,留下父母,妻子还有一个孩子。

最后给认定了工伤,赔了一百多万。

前几天,一个朋友的同事,也是在项目上,突发心脏病去世,一样不到四十,同样留下双亲,还有老婆孩子。

估计最后认定赔付,差不多九十万。

在送别的现场,妻子哭的都站不起来,人就这么没了,孩子倒显得很麻木,因为他还不知道这对于他,对于整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我跟师兄说,这才刚开始,别看只有一百多万,后面家里还不知道为了这些钱怎么撕呢。

这事儿,已经过了5年了,不知道这家现在怎么样了。

今天跟大聊一聊一个人到底值多少钱的一点思考,不一定对,大家看看。

1

我不是药神

医院,就是一面镜子,人情冷暖,众生疾苦照的淋漓尽致;

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人间最极致的悲欢离合,最艰难的抉择,最现实的考验,每天都在上演;

穷,是我们面对病魔最可怜的姿态。

我小时候住在乡下,看到好多老人,本来可以靠着治疗多撑几年,但是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经济这么发达,务农加上打零工,实际上一年也攒不下了几个钱,况且还有妻儿老小,一家子人要花钱。

选择继续治病,就是无底洞,就算倾家荡产,也不够一个疗程的治疗费用。

这个时候是治还是不治?

我所看见的,基本上是拉回家,等着咽气。我小的时候,看着这个场景是非常的难过。这是我对人是可以用钱来标价的第一次认知。

有一个纪录片,讲述的是急诊室医生每天的见闻。

急诊室医生遇到过一位脑干出血的高龄病人,面临救or不救的问题。

76岁老人脑干出血,CT显示出血点位于大脑核心,送到急诊室的时候,手术指标并不明显。

医生反复观看患者CT,给出了2种方案:

一、一种是对症治疗,就地抢救。“没办法做手术,强行手术的话,基本上就下不来了,极个别做手术可能能活下来,基本上也是植物生存的情况多”;

二、还有一种耗钱的方案,医院,“不是说这种情况是一定必死的”;医院住2周到3周,抗过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问题,“有10%-30%的几率醒过来”。

如果住ICU,可能一天一千左右,加上各种检查费用,一天2-3万是必不可少的,后续需要长期的治疗,这不小的开支考验的是家庭经济条件。

实际老人家里的情况不容乐观,老人“没有医保”,老人的儿子女儿也是务工的,面对这样的选择很为难;

详细了解费用问题后,儿子选择了留在急诊科就地抢救,

因为拿不出这么多钱,放弃了10%-30%醒过来的机遇。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残酷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我反反复复看了不下五遍,,每一遍都有很深刻的感受。

王砚辉饰演的假药贩子,在对程勇想要自费救助白血病患者的时候,非常平静的说出的这句话:

“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你没法治啊,你也治不过来,算了吧。”

很多人最后都是因为没钱死的,而不是说没法治。从古至今,这样的场景在一遍一遍的上演。

我记得有一个同学,医院里看到走廊上面有人打地铺,他觉得不可思议和害怕,我告诉他不用害怕,他们不是什么坏人,只是为了省钱,将就一晚省下来的钱,还能多付一点医药费。

2

值多少钱。

这个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可以标价或者已经冥冥之中标好价格的。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说人命无价,人命大如天,你在这里说都是被标价,是不是很颠覆三观?

我给你说一个现实的例子,工地上钻探机,如果钻机头掉了,是要人下去手工榜上钢丝绳,再拉上来的,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工作,一不下心,命就没了。

有一次我看到这个,我问这是干什么的?答:桩基钻孔桩在施工过程中钻头掉落,需要将钻头复位。

为什么要人下去?答:因为现在除了人力,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且一个钻头价格不菲,十几万左右吧。

愿意下去的人,有一笔不菲的报酬,下去一个小时,2万,但是要冒着生命的危险。

他的命在那个时候,值两万。

上一段说的那个脑干出血的大爷,他的命就值一台手术的钱。

我师兄那个同事,就值万;

这样的事情有非常多,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我不是说人命只有靠钱来衡量,还有很多价值评价的维度,一个人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等等。

但是实际上,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来讲,在某些时候,在某些人的眼里,一个生命是有价格的,是可以被量化的,这个量化的指标就是钱。

3

选择的自由

你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什么?

巴菲特在致股东会上举过一个例子,非常著名的手枪理论,

假设有一把左轮手枪,里面只有一颗子弹。你朝自己开一枪,命中率是千分之一。

假设你运气不好,中枪了,当然就是死了,如果没有命中,那就能拿到10亿。这个游戏你玩不玩?

我问了身边好几个朋友,答案都是玩一把。

理由大概如下:

1、千分之一命中的概率极低,也就是我有极低的概率死亡,但有极高的概率拿到10亿,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钱啊,当然得玩一把。

2、数学期望值是EV=1‰*10亿=万。这么大的数学期望值,理性的人当然得玩一把。

巴菲特的答案是,不玩。

理由是,对他而言,10亿并不是必须的,有10亿并不能较大程度改善生活,但那概率极低的千分之一一旦发生,人生一切归零。

所以这个游戏没有任何可玩之处。

如果说,一个正等着钱救命的人,你问他玩不玩?

一个有的选,一个没得选。

他有无数种方法可以赚到10亿,对于务工的人来讲,几万年也赚不到,

他可以一顿饭拍出几百万美元,你想请一个人吃饭人家都不一定来。

这就是选择的自由。

其实说直白一点,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对亲人的的命在内心里都有一个“价目表”,当我们真的面对不得不做的决定,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总要权衡利弊,做出一个自己觉得合理的选择。

就好像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复工复产。

有的人很缺钱,为了几百块也愿意提前开工,多大的风险都没问题。

有的人不缺钱,出去工作赚钱和自己命相比,不值得冒任何风险,那就可以休到疫情稳定的那一天。

我们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在面临那一刻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

好好的赚钱。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切都是可以标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