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心脏停搏后需立即接受心肺复苏,快速为心脏和肺部提供血液,让心搏和呼吸暂时恢复,逃脱死亡的命运。然而心肺复苏也有适应症,并不是所有的心脏停搏都必须做心肺复苏,尤其是以下几种情况下不能盲目。
什么情况下需做心肺复苏?
心源性心搏骤停时可以做心肺复苏,也就是突然发生的严重心电紊乱所引起的心搏骤停。一般心电紊乱是因为心脏急性缺血所引起的心肌代谢紊乱,发病率最高的就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还有,遗传性离子通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以及触电引起的室颤等都属于心源性心搏骤停。面对此问题时,应第一时间接受正确的心肺复苏就有可能挽救生命。另外,应激状态所造成的心搏骤停也可以做心肺复苏,如中*、低血糖、缺氧以及高血钾、颅脑受到损伤、低温以及迷走神经功能亢进等都会引起心脏停搏。
哪些情况下不能做心肺复苏?
1、受到创伤所引起的心脏停搏
暴力因素所引起的机械性损伤是导致儿童以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发生心搏骤停时提示创伤严重,有可能是颅脑、大血管以及重要脏器受到损伤,又或是严重失血。以上情况下不能做心肺复苏,不然会加重对身体带来的伤害。
2、中枢性心搏骤停
中枢性心脏骤停提示血液循环指令系统出现病变,如颅脑受到严重损伤又或是脑干出血。然而心肺复苏只是针对于心脏,虽然能快速调动血液循环,不过只能维持几秒钟或几分钟。中枢性心搏骤停是因为大脑发生病变,心脏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心肺复苏无法维持血液循环,预后也比较差。
3、失血性心搏骤停
大量血液流失使得循环血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常因为缺氧和缺能量而出现心搏骤停。当出现失血性心搏骤停时提示失血量较多,应第一时间通过手术方式止血和输新鲜血液。然而做心肺复苏无疑是浪费时间,降低存活率。
4、终末期疾病
疾病达到终末期时患者的生命即将结束,如严重慢性病以及癌症晚期等。此类患者身体上的各个器官已完全衰竭,不管如何做心肺复苏都无法挽救。即使复苏抢救成功也最多能活几个小时或几天。
温馨提示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心脏停搏都需要做心肺复苏,还需把握其适应症。打算做心肺复苏时先确认现场和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防止二次受到伤害;拍打患者的肩部且呼喊其名字,看一看是否有应答;然后仔细观察胸廓和呼吸,了解是否还有呼吸以及胸廓起伏;手指放在患者颈动脉处摸一摸有没有搏动。若意识已经丧失,没有呼吸和脉搏,应第一时间做心肺复苏,同时拨打急救。做心肺复苏时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或侧卧,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和活动假牙,防止出现窒息。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