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尽心尽力想要救治病人,但是因为高昂的治疗费用,病人放弃了治疗,你很想救他,但是无能为力。
有一些病,治愈的几率很渺茫,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最后人财两空的几率将是99%,这个时候作为医生的你,会怎么办?
有一位医生曾经说过:
我们所做的只是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而决定自己命运的还是他们自己。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努力过,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问心无愧了。
医者,尽力而为之
年近七旬的李大爷躺在ICU里,他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平时的血压一直不好,还有糖尿病和心脏病,基础疾病成了诱发脑干出血的元凶。
李大爷身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每天进行床旁血滤,医生还得定期通过支气管镜吸取堵塞在呼吸道里的痰液,再加上各种高级抗生素和药物,一天费用超过一万。
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家人借遍了所有能借的亲戚朋友,医院申请了补助,但依旧是沧海一粟。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先进的抢救设备、高级药物,并不一定能挽救老人的生命,或者说,最后可能会人财两空。
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医病易,医心难
学医是一条很漫长的路,不仅要学习医病,更重要也是最难的,是医人心。
在《中国医生》的纪录片中,一对老夫妻因煤气爆燃而导致全身烧伤,男患者老刘烧伤程度高达95%。
老刘的独子花光了可动资产借遍了亲戚,再加上网络众筹平台的善款,也凑不够一次植皮手术至少需要的20万,如果加上后续费用甚至需要上百万。
没过多久,老刘家人在没有告知医生的情况下,悄悄为老刘办理了出院。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做穷病。”
作为医生,我们总是站在医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期望能够帮患者做出最好的选择,解决患者的痛苦。
可是我们很少换位思考,很少从患者和患者家庭的角度去考虑,人文关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能常常忽视了这一点。
学会尊重,做好自己
不要奢望能治好每一个病人,这是不可能的。有一大部分的病是无法完全治愈的,比如一辆向前开的火车,即使你踩刹车,他还是不断向前,有些疾病就是这样子,我们只能踩刹车,他想什么时候弃车而去,我们控制不了。
如果病人对疾病,治疗,预后已经了解得很清楚,还是选择放弃,那我们要尊重他的选择。因为这是他的人生,我们只能尽量帮助那些紧紧抓住自己生命的人。
除了尊重,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越强,在面临这些问题时能做的就会越多。作为医生,能力的体现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职称等级。
职称考试很难,参考往年的通过率可以看出考试的难度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有效的复习很有必要。